经过对地处中国长江以南的江西仙人洞、吊桶环和湖南玉蟾岩早期陶器测年结果表明,其年代都不晚于公元前12000年,中国南方是世界上陶器出现的地区。此后,陶器在中国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始终就没有中断过。当仙人洞陶器制成时,地球正处于末次冰期的冰盛期,是寒冷的时期,陶器是由采集狩猎者制造,最初可能是被用做炊煮器,因此,测定颠覆了陶器是在全新世大暖期来临后才出现,并带动了农业、家畜驯养以及磨制石器发展的观点,那时显然还没有农业,人类应该处于狩猎或渔猎阶段。所以,仙人洞陶器的发现在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为探讨现代人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以及研究陶器在人类社会发展演化中的作用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确立了中国史前陶器在人类陶器文化发展史上独特的地位——陶出东方。20世纪初,瑞典学者安特生主持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不仅翻开了中国考古学史新的一页,拉开了由考古探索中华文明的序幕,同时也揭开了中国史前陶器文化神秘的面纱。此后的80余年里,特别是近30年,随着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增多和考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的考古工作者把杂乱无序、错综复杂的各地区史前遗址分为几个大区系和几十种文化,使中国史前陶器文化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