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Think Tank)也叫思想库、智囊团,是为政府部门公共决策提供研究、咨询与服务,并通过宣传影响民众的专业机构,有政府“外脑”之称。智库起源于西方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飞速发展,专业不断细化,各个领域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政府部门及决策者越来越难以应付这种复杂情境,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西方各国纷纷成立专业机构,专职进行政策研究,并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相关领域公共政策决策咨询和服务,如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等。世界范围内也成立了一系列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下属的各类专门机构、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以应对世界各国面临的日益复杂的共同问题。虽然不同的智库在组织规模、运转机制、资金来源、研究专长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即都试图影响公众舆论和公共政策。教育智库作为智库的一个重要类别,在教育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世界上教育智库是1905年成立的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教育智库是以教育领域重大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以教育专家为主、跨学科专家为辅组成,为各级各类教育决策者在处理教育方面问题时提供专业的思想、理论、策略或方法等。“治理(governance)”一词,由世界银行于1989年首先使用,现今已成为政治、教育、医疗、卫生等公众领域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名词。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的定义为: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调和不同利益冲突、形成联合活动的过程。这一概念被引入教育领域之后,教育宏观管理呈现出崭新面貌。教育治理成为一种新兴范式,立足于解决传统治理模式的弊病与不足。教育治理的主旨在于多主体共同平等参与对教育事务的管理,各类教育利益诉求将得到充分表达,各类意见、主张及争议都能得到充分展示、理解与包容。教育毋庸置疑是公共领域,随着当代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教育治理的架构和机制也在发生变化,治理结构从等级制向网络化转变,治理主体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治理”与“统治”“管理”根本的区别是行为主体的不同,教育治理不仅仅由政府承担,非政府组织、学术机构、企业、学校、家长等也成为教育治理责任的共同承担者。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等在内的教育利益相关者,平等参与到教育治理过程中来,协同治理教育领域的各项事务,在机制创新、规则制定、规划实施、资源投入、监督评价等方面相互协调。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建设教育智库是推进瑚代教育治理的重要路径,是提升我国教育治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要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必然要求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