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观既是自我的个体彰显,亦是共体的社会凝聚,在历代知识与经验不断扩充的同时,时人期冀通过掌握痛的变化规律与特性为身体境遇找出更多的合理性存在,中医学经典文献视痛为重要议题,逐渐将痛的性质现象加以建构成群组理念并与疾病相贯通,由此痛观包含实际可感受的身心变化及与痛相类似的隐喻位阶,在中医文化的历史源流中,痛的议题实为其经验叠加与理论建构的重要促进者,探寻痛观此一生命中不可回避的因循成因及其疗愈之径成为医学文化图谱的基点,基于此,痛观的医学文化源流史研究无疑极具重要性。综观当下学术界有关中国古代痛论的医学研究思维大致有三:一为“插花”,二为“盆栽”,三为“植树”。“插花”快疾而美丽,但不多时便自行凋零;“盆栽”颇见雅致之形,虽然可延长多日但蕴含的生机却十分有限;惟有“植树”,栽者默默,涵育成林亦需久待时日。学问的理论层面如此,学问的实践层面亦然,就痛的医学文化源流而言:插花者,实为历史知识的消费拼凑而已;盆栽者,只能看到痛理论演进的具体细微步骤,但很难开拓其后续延展的宽广深度;唯有植树者,一方面能明辨痛的源流之趋,另一方面又能承拓痛的固本开新,日滋夜长,痛观的文化源流价值方能显现。《中国古代痛观的医学文化源流》是一部从痛观层面沉思中医文化源流问题的理论性学术著作,依循中医文化史的脉络图谱为背景,以痛的实存界域为指向,从知识论、价值论、文化论等互融趋同性的视阈出发,通过深入探析痛观的理念新解与文化述要、痛观的医学文化明辨与源流趋向、痛观在中医文化中的抉探与重建、痛在中医文化中的和合之途等,期冀全面呈现出痛观在中医文化中的因循源流,在澄明痛观自身所蕴含的多种维度的同时,也期使中医学的精粹能够在此种原型概念与跨域整合交互浸润中逐渐凸显出理论与实践相应的辩证和合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