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合作性支持体系构建与实施指导》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秉承“合作教育”及“做中学”的理念,从“合作支持”的角度,探索并构建了社会实践的合作性支持体系及其实施策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合作性支持体系构建与实施指导》回溯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分析比较了国外相关研究及实践支持特点。在反思与借鉴的基础上,以“社会责任担当”为课程核心目标,围绕公民礼仪、家庭责任、职业发展、公益服务等四个责任模块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从仓储自选式资源库的创设,互动指导性支持类型与要求,基地建设、维护与优化,激励性反馈策略与操作要求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合作性支持体系与实施策略。*后,运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合作性支持体系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实施提供具体的指导。合作性支持体系的构建以高校为主导,以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与机构的多元参与为保障,明确不同参与者的角色身份,突出多元参与群体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必要的责任担当。这一体系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参与群体进行了创新性组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校社合作空间做了再规划,是对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创新性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合作性支持体系构建与实施指导》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提供了“合作性支持”视角下的研究成果;同时提供了系统翔实的实践设计、合作性支持体系的构建策略及案例分析,可用作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或专科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教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合作性支持体系构建与实施指导》系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社会实践课程的多元合作性支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14zdjy00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