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江宁府志》四十卷(现存三十四卷),清朝于成龙纂修。《康熙江宁府志》有陈开虞本和于成龙本。陈本修于清康熙七年(二八六八年),江宁知府陈开虞纂修,为清代首部江宁府志,共三十四卷。卷首为序,正文分图纪、沿革表、疆域志(风俗附)、山水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科贡表(荐举附)、历官表(封爵附)、宦迹志、人物志、古迹志(宅墓附)、灾祥志、祠祀志、寺观志、摭佚十六类。于成龙本修于康熙二十年(二八八一年)後,由江宁知府于成龙纂修。于成龙(二八三八—一七○○年),汉军镶黄旗人。字振甲,号如山,祖籍奉天盖平(今辽宁盖州)。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年)由荫生授直隶乐亭(今河北乐亭)知县。八年(二父八九年),署滦州知州。十八年(二八七九年),迁通州知州。二十年,经两江总督于成龙的举荐,补缺江宁知府,在任期间清正,廉洁,执法严明,「往者人竟浮靡,俗不长厚,寇盗充斥「的颓风为之一变。二十三年(二八八四年),玄烽南巡,擢升安徽按察使。此後,历任直隶巡抚、左都御史兼镶黄旗汉军都统、河道总督等职。三十九年(一七○○年)卒,赐祭葬,谧襄勤。《清史稿》卷二七九有传。于成龙任职江宁知府期间,主持纂修《康熙江宁府志》共四十卷,现存卷三-二十九、卷三十四-四十,共三十四卷。分星野(祥异附)、历代沿革和府属八县沿革、建置、疆域、风俗、山川、帝王世系(封建附)、学校、户口、田。赋、水利、蠲赈、历官表、宦迹、兵制、科贡、祠祀、寺观、古迹、陵墓、人物、游寓、艺文、摭佚二十四类。于本在继承陈本的基础上补充了康熙七年以後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于本主要有三个变化:一是排序有所调整。如将「建置」放到「疆域」之前;将「古迹」、「陵墓」放到「人物」之前。二是篇目有所完善。如将原来独立的「祥异」附在「星野」之後;将「陵墓」、「疆域」分别从「古迹」、「风俗」中分出单列。三是门类也有所增加。由原来的十六类增至二十四类,增设「帝王世系」、「户口」、「水利」、「兵制」、「游寓」和「艺文」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各个门类之後,往往以「论日」的形式加以评论和概括,一改志书述而不论的传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金陵全书(甲编 方志类 府志 14):康熙江宁府志(陈开虞本 4)》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二年(二八八三年)精抄本为底本原大影印。原本为红格抄本。版心尺寸为纵22.21米,横15.3厘米。该抄本卷一、二、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散佚,因而缺少序、图纪等相关内容,这是该抄本的一大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