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编写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培养质量”为指导方针,体现了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相关要求。在编写中,力求反映和体现以下特点:一,基础性。本教材以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的班级管理素养为宗旨,精选班级管理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为学生未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时代性。本教材编写充分注重从当代班级管理研究的新成果中筛选适合基础教育班级管理的内容和观点,注重反映班级管理改革与实践中的新理念、新进展和新问题,使教材充满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色。第三,实践性。本教材编写重视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相关理论的系统讲授,更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判断、解决班级管理具体问题的能力,突出班级管理实用技能的学习,力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第四,操作性。本教材编写在内容安排上充分关注了班级管理组织行为的活动性特征,尽量简化和淡化冗余的言语阐述,突出班级管理中各项活动设计的流程、环节、要点等行动细节,增强对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行为指导性和现实操作性。第五,便捷性。本教材使用了二维码技术,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一键式获取,减少了学生搜集资源的时间,利于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创建无缝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学习步调的个性化,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立体化。本教材在每章内容后面都提供了思考与练习题。通过这些题目,意在帮助学生梳理章节的内容要点,突出“班级管理”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内在统一性,体现班级管理理论对班级管理实践的指导性,体现班级管理实践对班级管理理论的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