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与教育都是有生命的历史过程,民族学与教育学都重视历史研究,民族学里面有民族史学科,教育学里面有教育史学科,且都排在各自子学科的位。民族教育史分别是教育史学科与民族史学科的“新生儿”,也是两者共生共养的“宁馨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民族教育的学术领域需要由史学来奠基,所以民族教育史这个“宁馨儿”将任重而道远,现在还是童年期。《民族教育史研究丛书》就是这个“宁馨儿”成长过程中风采的一个展现。本丛书主张的史学观是整体史学观,也就是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待民族、教育以及民族教育的历史。无论是研究哪个民族的教育史,都要充分尊重这个民族所在国度的整体的历史与文化,从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大背景以及该国的国家利益角度来研究该国境内的民族教育史。本丛书的编者与作者都是中国人,不仅喜欢唱《我的中国心》,而且都有着一颗中国心,“胸怀祖国”是我们的基本史学立场,这一立场是鲜明的、坚定不移的;“放眼世界”是我们的学术视野,我们不仅研究我国境内各民族的教育史,而且研究其他多民族国家的多元文化教育史(含民族教育史);“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我们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资治通鉴》把历史比作“镜子”(鉴),无论上下求索研究中国民族教育史,还是纵横万里研究他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史,这两面“宝鉴”的聚焦点只有一个——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