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内容简介丛书以音乐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文化生态学、传播学、历史学、艺术学、音乐学、口述学等跨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福建南音”进行深入的研究;从闽台两地的视角去探讨南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包括两地的南音的文化生态模式、概况、艺术特色、海外传播、南音人的口述史等。它从五个不同侧面涉及闽台的传统文化、民俗结构、音乐形式、戏曲表演与现代艺术的跨学科内容,探索两地在这些方面的交流与融合,为闽台南音文化的整体性与多样性的学术研究开辟了一种新思路;拓展了闽台南音的理论研究视野;许多文献和资料系作者十几年来在闽台两地田野调查中第一手获得,并首次使用。本丛书共包括5册:《闽台南音文化生态研究》《闽台文化生态中的南音散曲艺术传承比较》《闽台南音与南音戏关系研究》《闽台南音现代艺术及其海外传播》《闽台南音口述史》。 本书内容简介该书系国家重点出版基金项目“闽台南音文化丛书”之一,作者曾宪林系艺术学博士,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曾任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音乐与舞蹈研究室副主任,在南音研究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也有多部南音研究著作问世。南音,又名弦管、南管、南乐、南曲、郎君乐、五音、御前清曲等, “泉州南音”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书共九章节,分为绪论、一至七章与结论。第一章,从理性认识与研究方法来论证文化生态系统论用于闽台南音研究的可行性。第二章,从闽台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历史变迁来考察闽台南音于诸环境历史变迁中的文化适应。第三章,按地区、时间排序闽台南音社团历史资料,以此实证闽台南音社团存在的组织形式与生态体系。第四章,按学校教育体系与社区教育体系来梳理闽台南音教育的体系化建构。第五章,以个案的方式来呈现闽台南音文化生态中南音社会组织的制度文化。第六章,通过闽台南音闲居拍馆、馆阁之间的拜馆、拼馆、春秋祭、整弦大会、南音大会唱等来阐述闽台南音文化整合的行为模式。第七章,闽台南音人从郎君子弟到御前清客的文化身份,一直到当下非遗传承人,可谓经历了不同时期,而且有着共同的文化变迁过程。闽台南音有着神缘、地缘、业缘、亲缘与乐缘等五缘相通的社会基础,自明代以来,大量泉厦南音先贤入台,为闽台南音血缘注入了历史证据。当下,闽台南音创新与守正的路径相互影响借鉴,都朝着文化融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