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民族学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5)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5)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5)

定 价:¥70.00

作 者: 李怡,毛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3114651 出版时间: 2021-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36 字数:  

内容简介

  内卷(Involution),原本是学术界的概念,忽然成为了网络热词,令人惊诧。或许对于更多网民来说,他们并不在意“内卷”的概念渊源,而是关注网络传播者描述的现实感觉能够引起共鸣的点,大概即创新乏力后的焦灼感。那种感觉,可能如鲁迅在《野草》题词中所表达的那般,“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这是创新爆发前的涌动;也可能如崔健在《飞了》中所描述的,“这晕的感觉是朦朦胧胧的,不知不觉身体变得轻飘飘的”,这是失去创新动力后的失重感。如此种种,可能在不同的行业,感受有所不同。学术的内卷化,也是近年来学界讨论较多的话题。大概的意思,也是创新乏力的焦灼。就中国现代文学来说,新世纪在“现代性”、“民国文学”之后,学界似乎再也没有出现能引起广泛讨论的话题。或许,沉默能够带来沉淀,但没有范式更新的积淀是否有足够的学术魅力,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种内卷化的焦灼感,在本辑文章中有所体现,不管是新作者或老作者、名家或新锐,均没有故步自封,都在不同的点上力图发力突破,但创新方向较为零散。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们努力带来了怎样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梳理《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5)》文章所带来的新视野的一些方向。全球视野,包含中国作家的异域书写、译介及外国作家的中国书写等,在本辑中占据较大篇幅。早期现代文学的多元形态,包括清末民初通俗文学、旧体文学和语言学等问题,也有不少篇文章。经典文学的重释,包括经典文本解读的方法以及具体实践,是第三类占较多篇幅的方向。这些方向带来的“新”,主要体现为对象之新,如异域书写、通俗文学、旧体文学,学界过去关注度不够充分;视野之新,如运用跨学科视野、空间理论等,能让我们看到经典的其他特征。但总体来说,这些创新还未上升到范式更新的高度,因为这些问题大多还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基本问题,如中外文化交流、传统与现代的消长。如果没有对中国现代文学整体认识的提升,新视野只是充当过去的补充,便难以开辟新的可能。

作者简介

暂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5)》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新视界
媚俗、自负与意义的焦虑——如何进入文学经典?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日本女性叙事——以20世纪20-30年代的作品为中心
“后阳台”:张爱玲小说的底层女性生存空间解读
文化危急时刻的侦探形象再造——以晚清小说中的“福尔摩斯”为中心
“探路者”的启示意义——回顾华忱之的治学之道与现代文学研究
非精英的“他者”叙事:受困于两个世界的赛珍珠
“大文学”视野
经济视角与蹇先艾的贵州乡土小说
海报参与文学生活建构的媒介化进路与表征
现代知识分子的“着装”:生命体验与文化身份——《吴宓日记》中的“长袍”与“拐杖”意象
早期四川话剧的文化形态:民族文艺的孕化和实践
从“无底潭”到“情都”:大理“蝴蝶泉”的多重文本与景观呈现
新闻文体与严独鹤的通俗短篇小说
论胡适文学革命的语言学起点——以《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为中心
鲁迅专题研究
戏剧影视作品中的鲁迅形象与“后鲁迅时代”
作为意识形态的古文——论周氏兄弟对古文的批判及其现代文章观的建立
动态自我与本己化书写:鲁迅《过客》、《墓碣文》再阐释
分裂的“本源”——鲁迅《野草》新探
文学档案
吴宓编译《<红楼梦>哑剧》考述
《孔雀胆》版本变迁探析
……
民国文学研究
共和国文学研究
港澳台暨海外汉学研究
著述·综述
编后语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