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摄影艺术人民的艺术:中国革命美术史

人民的艺术:中国革命美术史

人民的艺术:中国革命美术史

定 价:¥86.00

作 者: 尚辉
出版社: 河北美术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71807443 出版时间: 2021-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12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以填补艺术史研究空白的艺术专史研究方式,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历史进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具体分为“革命美术与进步美术的启蒙与呐喊(1921-1936)”“延安文艺运动对于大众的、民族的美术观念的确立(1937-1949)”等内容。

作者简介

  尚辉:艺术史学博士。曾任江苏省美术馆学术部主任助理,上海美术馆典藏部主任,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研究馆员。现任《美术》杂志编审、主编、社长,中国美协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成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方案评审专家,上海美术学院、首都师大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博导等。先后出版《颜文棵研究》《松江画派研究》《20世纪,一个民族的审美视野》《构建·尚辉美术研究与批评文集》《之问·穿越历史的审美叙述》和《人民的艺术——中共美术史研究(1921—2016)》等专著,并先后荣获首届全国青年图书奖、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和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一等奖等。

图书目录

总论
一、革命美术与进步美术的启蒙与呐喊(1921-1936)
(一)革命美术的兴起与发展
1.革命美术的兴起
2.早期苏区美术
3.早期苏区美术家
(二)左翼进步美术的形成与新兴木刻的启蒙
1.进步美术的形成
2.左翼美术家联盟在上海成立
3.新兴木刻运动的兴起
4.作为进步美术另一种样式的漫画
(三)艺术社会学的引进及在进步美术中的作用
1.“美术革命”的实质
2.呼唤社会革命的美术
3.“介入”现实的艺术
二、延安文艺运动对于大众的、民族的美术观念的确立(1937-1949)
(一)解放区美术的蓬勃发展
1.新型的艺术学校——鲁迅艺术文学院
2.文化新村的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
(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时代的呼应与主要精神
1.召开“座谈会”的背景
2.开了三次的“座谈会”
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解决的问题与思想内涵
(三)“延安学派”——革命美术的自觉
1.画家下乡运动
2.“延安学派”的木刻骨干
3.“延安学派”的漫画代表
三、国统区与沦陷区进步美术的坚守与影响(1937-1949)
(一)国统区与沦陷区进步美术钩沉
1.以武汉为中心的“政治部第三厅”美术
2.“木协会”成立与国统区木刻的发展
3.从“漫画宣传队”到“漫画工学团”
4.战地写生
(二)民族与民主的现实主题
1.进步美术家的现实自觉
2.国统区版画家的历史担当
(三)进步美术对于艺术社会学的实践及在现代性转型中的价值
1.“大众化”指涉的艺术社会学命题
2.中国美术现代性转型的重要实践
四、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1949-1964)
(一)新中国的文艺方向与美术体制的建立
1.“文代会”确立新中国的文艺方向
2.建立全国美术家的组织机构
3.建立新中国最权威的展览平台
4.调整、配制新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
5.组建新中国的画院体制
6.创设新中国的美术出版系统
(二)作为人民美术的大众美术
1.新年画运动
2.连环画的改造
(三)对于传统中国画的改造促生新国画
1.改造中国画的提出与论争
2.中国画现实主义的精神诉求
(四)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苏式美术教育体系的形成
1.苏联美术在中国的传播及苏式美术教育体系在中国的形成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油画创作
3.油画民族化的文化回归
(五)从批判转向诗意赞美的版画
1.新兴版画的审美转向
2.社会主体精神的揭示
3.地域性版画流派的形成
(六)党的文艺政策与倡导的美术价值取向
1.《讲话》精神的弘扬与“双百”方针的调整
2.“双百”方针的内涵与底线
3.“双百”方针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关系
4.新中国美术基本价值观的确立
五、特殊时代的艺术大众化(1964-1976)
(一)从“收租院”到“农奴愤”
1.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艺术典范
2.泥塑《收租院》的时代穿越性
3.揭示农奴苦难和斗争的泥塑《农奴愤》
(二)“知青”与“工农兵”美术
1.那一代人最珍贵的集体记忆
2.“来自工农画工农”
(三)历史与现实的主题
1.以毛泽东为主题的革命历史画创作
2.英雄主义的颂歌
(四)“三结合”式的艺术大众化创作方法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另一种艺术“介入”社会的方式
2.“三结合”的创作方法与“文革”美术模式
六、解放与开放,破除种种精神枷锁与艺术藩篱(1976-1989)
(一)从“塑造真实”形象到审美启蒙
1.还历史本来面目,塑造真实的领袖与英雄
2.古今中外经典美术的启蒙
3.“伤痕美术”的兴起与“形式美”的提出
(二)解放文艺界思想的第四次文代会
1.第四次文代会召开的背景
2.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3.邓小平《祝词》的主要精神
(三)从暴露现实真实到表现精神真实
1.对“现实主义”认识的清理
2.艺术主体的张扬与人文主义的表达
3.在横向比较中的引进与冲击
七、构建多样、多元中的主流美术价值观(1990-2016)
(一)在寻找主体中探求多元艺术生态的平衡
1.新潮美术为调整提供的经验与教训
2.“新生代”“新文人画”和“笔墨论争”
3.新世纪多元艺术生态的主体构建
(二)解放与开放之中的历史主题创作
1.关于主题性创作的理解与泛化
2.历史悲剧的现实宣泄
3.选择和塑造平民视角中的领袖、英雄和将十
4.历史主题创作的现代艺术观念与语言探索
(三)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新路标
1.国家美术创作工程对于构建当代主流美术的价值与意义
2.历史主题对于当代人文精神的呈现
3.呈现历史主题的当代艺术探索
(四)“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作为多元艺术时代的文艺指导方针
1.多样共生的文艺生态提出新的时代课题
2.“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作为新的文艺方针的提出
3.对主流文艺的深刻表述与积极倡导
(五)中国艺术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