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P思政教学研究和模式构建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STEMP教学设计模式探究》提出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思路。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STEMP教学设计模式探究》中简写为P,以避免与科学(Science)混淆。在思政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元素、技术方法、工程思维、量化分析和实证手段都离不开现场式、实证性、体验型的思政社会实践(SocialPractice),以形成思政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有机融合,这是思政教学运用数据搜集、信息技术、工程思维和量化分析等手段和方法的前提,是以“现场参与”进行观察研究,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场景、实践角色和实践的过程中,实现STEMP的有机融合。“现场参与”源于18世纪末法国学者弗雷德里克·莱莉亚(Frederick Leliay),率先发起针对研究对象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调查,后来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参与观察”法引起重视,成为从文化的内部意义出发的“现场研究技术”。将质性研究运用到思政实践教学,必须从实践主体视角考察课堂内外的教学场所,从校园文化背景、社会发展环境考察实践主体的角色成长过程。这既需要以心理科学作为洞察研究的基础,也要求具体考察思政社会实践的基地环境、组织环境和运行机制,从传统的STEM教学研究迈向STEMP的融合研究,侧重于从社会实践的视角强化师生的互动性、学生对于实践环境的适应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成长性以及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