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实验指导事项
第一章 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
第二章 实验室工作准则
第三章 实验课相关人员的职责与要求
第二篇 药物合成综合实训
第四章 药物化学实训
实验一药物化学实训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二药物溶解度及熔点测定实训
实验三合成抗感染药和抗生素的性质实训
实验四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周围神经系统药物的性质实训
实验五药物的氧化变质实训
实验六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七扑炎痛的合成
实验八水杨酰苯胺的合成
实验九苯妥英锌的合成
实验十苯妥英钠的合成
实验十一磺胺嘧啶锌与磺胺嘧啶银的合成
实验十二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实验十三巴比妥的合成
实验十四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
实验十五盐酸普鲁卡因稳定性实验
实验十六对氨基水杨酸钠稳定性实验
实验十七氟哌酸的合成
第五章 药物分析实训
实验一典型药物的鉴别试验
实验二五种无机杂质的检查
实验三残留溶剂的检查
实验四色谱分析法检查药物中的有关物质
实验五药物制剂的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检查
实验六双相滴定法测定水溶性有机酸盐类药物的含量
实验七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芳伯氨基药物的含量
实验八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化学原料药的含量
实验九旋光法、折光法和剩余滴定法测定葡萄糖的含量
实验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磺胺嘧啶片的含量
实验十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
实验十二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胶丸的含量
实验十三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检验
实验十四中药制剂的全质量检验
实验十五药物制剂HPLC法含量测定的建立与验证
实验十六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实验十七血浆或尿液中药物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六章 药剂学实训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三乳浊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四HLB值的选择
实验五维生素C(抗坏血酸)注射剂的制备
实验六片剂的制备
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八栓剂的制备
实验九膜剂的制备
实验十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验证
实验十一微囊的制备
实验十二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实验十三流浸膏的制备
实验十四酊剂的制备
实验十五氯霉素滴眼剂的制备
实验十六颗粒剂的制备
实验十七中药丸剂的制备
第三篇 医学检验综合实训
第七章 微生物学检验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二常见细菌的形态学检查与鉴别
实验三常见细菌的培养鉴定
实验四细菌的药敏试验
实验五葡萄球菌的检验(综合性实验)
实验六链球菌的检验(综合性实验)
实验七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综合性实验)
实验八肠道杆菌的检验(综合性实验)
实验九痰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综合性实验)
实验十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实验十一流感病毒的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综合性实验)
实验十二痘苗病毒MVTT-GFP的接种和滴度测定(综合性实验)
实验十三HIV-1感染者体内针对gp160膜蛋白的血清抗体滴度的
ELISA检测(综合性实验)
实验十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综合性实验)
实验十五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十六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第八章 免疫学检验
实验一ABO血型的鉴定
实验二玻片凝集反应(菌种鉴定)
实验三试管凝集反应(血清抗体效价滴定)
实验四间接凝集反应
实验五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诊断试验)
实验六沉淀反应
实验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实验八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实验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实验十斑点金免疫测定技术
实验十一补体溶血试验
实验十二呑噬细胞呑噬功能检测实验
实验十三超敏反应实验(综合性实验)
实验十四淋巴因子IL-2的检测(综合性实验)
实验十五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
第九章 临床检验基础
实验一微量吸管的使用、毛细血管采血、计数板的鉴定与使用
实验二血涂片的制备(手工薄血膜推片法)及染色(瑞特染色法)
实验三白细胞计数
实验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实验五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
实验六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实验七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
实验八血常规检验
实验九尿液的理化检验
实验十尿液未离心未染色涂片的显微镜检验
实验十一尿液分析仪的使用及HCG检测
实验十二排泄物及阴道分泌物检验
附录
附录一我国化学试剂的规格等级
附录二重要的实验方法
附录三常用酸、碱浓度
附录四染色液及染色法
附录五试剂及溶液
附录六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附录七常用的细胞培养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