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交叉职能研究
二、国家/政府保护农民工权益对策研究
三、地方政府保护农民工权益实证研究
第三节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来源
四、研究内容
第四节基本概念
一、中央劳动行政部门(1988年至今)
二、劳动监察
三、劳动仲裁
四、交叉职能
五、农民工
六、农民工权益
第一章全球视野: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职能分工的比较与启示
第一节劳动监察处理劳动争议的国际劳工标准
一、劳动监察处理劳动争议的国际劳工标准
二、劳动监察处理争议国际劳工标准间的矛盾
三、劳动监察的国际劳工标准影响力
第二节劳动监察解决劳动争议制度的国际差异
一、世界劳动监察制度三种分类的述评
二、各国劳动监察职能范围概览
三、劳动监察解决纠纷的国际分歧
第三节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关系的沉浮与曲折
一、民国政府与国际劳工组织
二、新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1949~2002年)
三、新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2002年至今)
第四节劳动监察处理争议职能的国际比较启示
一、交叉职能国际比较的结论
二、既有研究比较法论证检视
三、交叉职能比较法研究再思考
第二章社会基础:农民工维权对劳动监察与仲裁职能分工的特殊需求
第一节问题、文献与数据来源
一、问题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与数据
第二节农民工的程序法律意识
一、诉请意识:哪个机构都一样
二、证据意识:干了活就是证据
三、期限意识:时间根本耗不起
四、目的意识:只有拿到钱才好
第三节农民工程序法律意识的解释
一、为什么哪个机构都一样?
二、为什么干了活就是证据?
三、为什么时间根本耗不起?
四、为什么只有拿到钱才好?
第四节农民工程序法律意识的价值
一、农民工程序法律意识的独特性
二、农民工程序法律意识的理论价值
三、农民工程序法律意识的实践意义
第三章法律变迁:交叉职能的立法与政策(1993~2019)
第一节交叉职能的立法沿革
一、两个机构交叉职能产生
二、交叉职能立法的第一次变化
三、交叉职能立法的第二次变化
四、交叉职能立法的第三次变化
第二节党中央和国务院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演进
一、当代中国法律与政策的界分
二、党中央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
三、国务院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
第三节国务院两部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策发展
一、国务院两部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策
二、国务院办公厅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策
三、中央劳动行政部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策
第四章交叉职能独立运行(一):劳动监察机构的实证考察(1993~2019)
第一节问题、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设计
第二节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运行
一、劳动监察机构是否普遍解决纠纷?
二、劳动监察解决的案件类型有哪些?
三、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如何解决纠纷?
第三节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效果
一、如何追问劳动监察解决纠纷效果?
二、主要保护了农民工群体的利益
三、妨碍预防所有劳动者权益受侵害
第四节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解释
一、农民工工资纠纷的独特性
二、农民工问题治理的政治回应性
三、劳动监察机构执法的有效性
第五节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存废
一、“废除论”没有实施前提
二、“保存论”并无推行条件
三、“改革条件论”初步提出
第五章交叉职能独立运行(二):劳动仲裁机构的实证考察(1993~2019)
第一节问题、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设计
第二节三个劳动人事仲裁机构的区分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三、调解仲裁管理处/科/股
第三节劳动人事纠纷仲裁与准司法性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双层履职组织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实际基本职能
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现实基本性质
第四节调解仲裁管理与行政性
一、劳动仲裁两机构职责运行的混同
二、指导劳动人事争议调解预防工作
三、组织或参与处理重大劳动人事争议
第五节劳动保障监察等职能与泛行政性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其他行政职能
二、交叉职能:参加劳动保障监察执法
三、交叉职能:两个机构合署办公
第六节双重属性解释及理论对话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双重属性的解释
二、劳动仲裁性质三种理论观点的检视
三、新双重属性机构论及其限度
第六章交叉职能交互运行的实证考察(1993~2019)
第一节问题、方法与数据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来源
第二节怎样合署?
一、两块牌子
二、两套人马
三、一个领导
四、混岗使用
第三节如何办公?
一、统一前台接待
二、统一接待登记
三、案件分流审查
四、案件工作分配
五、案件程序交叉
第四节效果如何?
一、合署办公的优点
二、合署办公的缺点
第五节为何合署?
一、避免相互推诿
二、降低法律风险
三、弥补人员不足
四、适应办公条件
五、服从领导决定
第七章交叉职能实际运行的解释和理论检视
第一节问题、概念与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概念辨析
第二节交叉职能的立法规定阐释
一、监察对象与监察事项
二、仲裁对象和受案范围
三、监察事项与受案范围
第三节交叉职能的实际运行解释
一、实际运行:监察与仲裁对象缠绕
二、交叉职能实际运行的解释
第四节交叉职能的既有研究检视
一、研究检视的意义
二、既有研究的贡献
三、尚可推进的研究
第八章交叉职能的立法和政策检视
第一节两个机构的组织立法检视
一、劳动监察机构的组织立法检视
二、劳动监察机构职能及对象检视
三、劳动仲裁机构的组织立法检视
四、劳动仲裁机构职能及对象检视
第二节交叉职能的程序立法检视
一、交叉职能共同事项立法及检视
二、共同事项交互处理的程序立法
三、两个机构一事不再理
第三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策检视
一、权益保护政策化
二、政策规定强硬化
三、政策实施柔性化
第九章交叉职能优化的政策目标和法律对策
第一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政策目标
一、总体治理目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特殊问题应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
三、依法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
第二节两个机构组织立法的法律对策
一、国家治理下的两个机构组织立法
二、劳动监察机构的组织立法
三、劳动仲裁机构的组织立法
第三节交叉职能程序立法的法律对策
一、交叉职能程序立法的对策概览
二、劳动监察统一前台接待制度
三、劳动监察统一登记台账制度
四、劳动监察行政调解前置制度
五、劳动监察查处违法前置制度
第十章交叉职能优化的重点难点及其对策
第一节交叉职能程序立法的重点难点
一、统一接待和台账登记两大难点
二、行政调解职能前置的制度支撑
三、纠正查处职能前置的现实阻力
第二节两个机构事业单位性质的形成与改革
一、劳动监察执法机构事业单位属性的形成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事业单位属性的形成
三、两个机构事业单位性质的改革准备
第三节劳动监察机构的体制改革
一、劳动监察垂直管理体制
二、劳动监察如何横向综合
参考文献
调研单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