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下,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投资失效的问题,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亟待加强。但是,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搭便车”现象普遍存在;以往基于政府或业主利益的审计导向模式已不能适应均衡各利益相关方利益的治理需要;政府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审计效率低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复杂系统性加大了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目标的难度。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采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协同理论、治理理论、审计理论、博弈论、方法论等多学科知识和理论方法,展开了对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的研究。利用公共物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协同理论等分析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准公共物品属性、复杂系统性和治理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协同治理审计的动因,挖掘了协同理论、治理理论和审计理论的相关性,基于进化博弈论对审计利益相关群进行了博弈分析,进而揭示了内在作用机理和理论可行性。基于对以往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协同治理审计含义。通过对基于激励约束理论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模型分析,设定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协同目标和治理目标导向。根据政府投资项目特殊性和审计独立性,并应用信息熵理论分析政府投资项目系统,分别设计了协同治理审计组织结构、进程结构和信息传递结构。基于协同治理审计目标导向和审计结构,确定了审计主体、审计客体等审计要素和审计基本内容和关键控制点,从而系统设计了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模式。从博弈论和有限理性视角提出构建协同治理审计机制的逻辑起点。基于政府投资项目整体绩效分析和协同分析,给出了协同审计机制的实现路径;分析了政府投资项目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审计机制实现路径;基于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协同治理审计信息互动作用机理,给出了协同治理审计信息互动机制实现路径。利用方法论的研究成果,研究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的总体框架。基于协同理论和治理理论,分别设计了协同审计和治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评价方法。根据协同治理审计模式,研究提出了协同治理审计实施方法、取证方法和信息技术方法,为协同治理审计提供了实现方式和技术手段。本文最后以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五条高速公路项目协同治理审计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协同治理审计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可以提高项目绩效、减少信息不对称、满足社会公众的监督需求、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效率,并提出了协同治理审计实务方面的建议。本文在对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的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多种理论和方法,丰富了协同治理相关理论体系,对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经济特征的深入剖析和机理揭示,拓展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理论研究的维度,为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实践奠定理论基础,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等经济学问题提供新的理论支撑。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模式的设计、机制的构建以及方法体系的提出,为政府投资项目各主体科学决策提供支持,有助于均衡各方利益、提高社会公共资源配置有效性,有利于制定有效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制和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施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