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作品是心灵的产物,欣赏诗歌是心灵的活动。作者以心写诗,读者以心解诗。读者与作者要将心比心,心心相印,共同完成诗歌的创作。作者、读者、评者能够发生心灵共鸣的诗才是好诗,评价诗的主要标准是能否引起心灵共鸣。另一方面,读者的性格特点、生活阅历、心理活动、思维路径、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等各有不同,欣赏诗歌自然会发生“同中有异”的差异性;而优秀诗歌的丰富内涵,又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空间。这就决定了读者对诗歌作品会有不同理解、不同阐释,作出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解析,使诗歌欣赏更多样、更细致、更深入。在诗歌欣赏上,强求一律、定于一尊是有害的。因为是以个人的心得体会解诗。《漫卷大唐诗:破解三十二位唐代诗人的心灵密码》中的作品诠释大多篇章有不同一般的见解,有文学教学经验和文学鉴赏水平的读者自能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