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往考古资料显示,关中地区唐墓除唐陵周边陪葬墓外,长安城内居民的墓葬多集中于渭河以南长安城周边的南郊、西郊、东郊一带,其中贵族或有一定品级官员的墓葬又以城东及东南的龙首原、白鹿原、铜人原,城南的凤栖原、少陵原、毕原非常集中,渭河以北区域则在西**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办事处(原属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周边多有发现。本次发掘的地点北距空港新城底张街道办事处约4.3千米,自然地貌上属于渭河北岸的一级台地之上,较底张街道海拔稍低。发掘过程中还清理了隋唐时期墓葬70余座,分布集中,互相无打破关系,在发掘区域以外可能还有分布。墓主既有一般平民,也有包括元大谦夫妇在内的品官或中低级贵族(其他资料待刊),可见这里是一处沿用时间较长的墓地。在发掘地点西南2.3千米的任家嘴三五三〇厂区内有一座封土底径约40、高约5米的墓葬,传为白起墓。唐代成书的《括地志》载:“今咸阳县,古之杜邮,白起死处。”书中又称“安陵故城在雍州咸阳县东二十一里。”按今考古工作所确认的安陵邑分布位置,唐代咸阳县城应当正在本次发掘地点西南部约2千米的范围内。不排除平民墓葬的墓主源自当时咸阳县内的居民,但其中仍包括长安城内居民,特别是元大谦墓志中记载该墓位于先茔之侧,可见此处是其家族墓地所在。本次发现补充了唐长安城周边墓地分布的材料。此区域墓葬级别明显低于近年来在底张街道周边发现的同期墓葬,这是二者的区别之处,或也是联结长安城与其北部底张街道墓区之间的节点。元大谦墓志所载葬地为咸阳县武安乡,本次发掘出土的一方隋代墓志中则称此地为白起乡(资料待刊),均与秦国武安侯白起相关,《括地志》一书中更是直指唐代咸阳县址即秦代杜邮亭所在。但从近年秦都咸阳城考古工作来看,隋唐时人对于杜邮地望的认定可能已有讹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