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依据和指导,借鉴国内外对于福祉的评价研究,充分考虑本国文化背景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生活质量提升意义为取向,界定“福祉”为民众共享社会资源、不断追求生活质量提升的状态;从居民个体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福祉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为量化居民在不同生活领域中对于社会资源的实际享有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体验构建一套居民主、客观福祉评估工具。其中,客观福祉旨在量化居民在各生活领域中对社会资源的实际享有,主观福祉主要量化城乡居民对社会资源的实际享有的主观评价与体验。以山东省城乡居民为例,在检验指标体系可靠性与有效性的同时,通过各领域的客观福祉“变异”有效预测及解释各主观福祉的“变异”,量化主、客观福祉问关系,同时围绕不同人群的主、客观福祉指标特点,为提升不同生活领域居民的资源享有,促进主、客观福祉相互协调发展,为探索福祉提升机制提供实证依据。本书从民众感知获得的视角回顾“十三五”时期不同领域民生福祉所取得的成效,在充分梳理和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对“十四五”时期民生建设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