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峨眉山中药资源图志(共3册)(精)/中国中药资源大典》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新成果为基础,整理了大量第三、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峨眉山市与洪雅县的本底资料,参考峨眉山市与洪雅县第三、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和峨眉山市、洪雅县提供的中药资源名录,结合《峨眉山药用植物研究》《峨眉山常见药用植物彩色图谱》《眉山中草药资源图鉴》《洪雅县中药资源名录》《峨眉山志》等文献调查结果编著而成。经过整理与补充,该书收录了峨眉山地区中药资源1878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1557种,其中菌类4科5种,地衣苔藓类5科5种,高等植物198科,1547种;药用动物资源317种;药用矿物资源4种。2.该书收载的种类按各自的分类系统排列,药用植物中菌类采用2008年《真菌字典》(第10版)的分类系统,地衣、苔藓类采用《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使用的分类系统,蕨类采用秦仁昌(1978)分类系统,裸子植物采用郑万均(1978)分类系统,被子植物采用恩格勒(1964)分类系统;药用动物采用约翰逊(1977)分类系统排列;药用矿物按化合物属性归类。3.各论主要收载的内容:(1)物种名:药用植物一般采用《中国植物志》记载的中文名、拉丁学名,同时兼顾地方典籍记载的信息。药用动物主要采用《中国药用动物志》《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记载的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矿物主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记载的中文名,同时兼顾地方典籍。别名收载并保留了各个乡镇的当地名称,一般收录2~3个。别名的名称与所发出的音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中药资源的形态、当地特殊功效等内涵。(2)标本采集号:记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峨眉山地区所采集的药用植物资源的腊叶标本采集号,力求物种鉴定有实据可查。(3)形态特征:记述中药资源的形态特征。其中,植物形态特征主要包括生活型、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以及花、果期等。(4)适宜生境:主要综合实地考察结果及文献资料记载,介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在峨眉山的生长环境。栽培资源从略。(5)资源状况:①峨眉山地区海拔落差大,从海拔400m至3099m,药用植物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分布。结合峨眉山中药资源实际采集情况,将峨眉山中药资源的分布划分为4个区域——坝区、低山区、中山区、高山区。其中,坝区的海拔低于500m,低山区的海拔为500-1200m,中山区的海拔为1200-2400m,高山区的海拔为2400m以上。(②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峨眉山地区中药资源普查情况,以“常见”“少见”“罕见”等表示野生药用资源的蕴藏量特征。栽培种省略。(6)入药部位:介绍入药部位,括注对应的药材名。药材名主要采用《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记载的药材名。7)功能主治:介绍相应药材的功能与主治,突出地方用药经验的梳理与总结。(8)评述:介绍地区道地药材、特色药材等特色物种的拓展性阅读内容,以增加《峨眉山中药资源图志(共3册)(精)/中国中药资源大典》的特色,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道地药材简要介绍其产地。②介绍该种在峨眉山地区的其他主要用途。③如该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种类,则进行简要说明。(9)图片:药用植物资源配有多张高清照片图,主要包括生境,物种整体(近景),花、果、枝、叶等特征部位,药用部位等,以反映该物种的生境及形态特征。4.该书虽然收录了峨眉山地区珍稀濒危动植物,标出了药用部位与功效,但是作者支持野生动植物保护,不主张大量开发野生动物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