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的逻辑架构
一、研究发轫的问题导向和思考
二、研究过程的主体框架和观点
三、研究后期的不足检视和创新
第一章 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萌发
第一节 向自然界全面开战——人定胜天的浪漫主义
一、向自然开战的“三大战役”
二、向自然开战的后果及反思
第二节 向环境污染宣战——环境保护的现实主义
一、环境思想启蒙和环保事业起步
二、“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三、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第三节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美丽中国的理想主义
一、“生态文明”是对生态问题的回应和化解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重点领域
三、“美丽中国”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切入点
四、“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重建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智慧的历史传承
第一节 仁成即物成的儒家生态思想
一、普通个体:人能成“仁”,故能泛爱物
二、统治阶级:“仁民”必扩延为“爱物”
三、人类总体:“仁”的本根是万物一体
第二节 物成即道成的道家生态思想
一、道、物之关系
二、人、物之关系
三、道家生态思想的实践路径
第三节 物成即佛成的佛家生态思想
一、佛教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佛教生态思想的修悟体验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的建立完善
第一节 美国环境制度的历史脉络与批判反思
一、破坏后的挽救——美国环境制度的缘起
二、发展中的约束——美国环境制度的完善
三、全方位的推进——美国环境制度的调整
四、多角度的契合——美国环境制度的走向
第二节 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问题指向和解决线路
一、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社会背景考察
二、我国生态文明制度构想的核心问题指向
三、我国生态文明制度问题的关键解决线路
四、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完善的未来目标方向
第三节 地方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优化选择
一、宁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层次和结构分析
二、宁波地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特点和亮点
三、宁波生态文明制度的实践演进和优化选择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推进的区域合作
第一节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跨区域合作
一、跨区域合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与延伸
二、非均衡发展和区域生态嬗变的契合与互动
三、工业化困境和区域生态环境的退化与保护
四、环境优先论和区域生态状况的评价与反思
五、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建设的政策与前景
第二节 乡村环境传播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一、乡村环境传播的发展历程和多重挑战
二、乡村环境传播的生态效应与文明促进
三、乡村环境传播的模式变革和提升策略
四、乡村环境传播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互动
第三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社会主义意蕴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缘起与存在形态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内涵理解与实践探索
三、生态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
第一节 邻避冲突的类型及环保公众参与的方式
一、邻避冲突的原因和实质
二、简单型邻避及其消解途径
三、扩大型邻避背后公民权利的维护
四、邻避冲突对社会发展的正向推动
第二节 环保公众参与中的协商民主新视角
一、协商民主的语义分殊与环保公众参与的民主启蒙
二、协商民主的现实前提与环保公众参与的协商端倪
三、协商民主的价值精神与环保公众参与的终极目标
第三节 环保公众参与的政治社会学诠释
一、民主政治里的环保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突破口
二、制度构架内的环保公众参与——人权的扩展与保障
三、社会主体上的环保公众参与——广泛性与特殊性的合离
四、实践效果中的环保公众参与——功能与价值预期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步的理念布新
第一节 “两山理论”:由理念转变实现的平衡发展
一、地方性知识和“两山理论”的酝酿
二、“两山”比喻到“两山理论”的演进
三、“两山理论”的延伸与摆脱贫困
四、“两山理论”的实质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 “两只鸟论”:由转型升级推动的绿色发展
一、“两只鸟论”中蕴含的绿色发展思想
二、安吉余村的变化——转型的无奈和收获
三、飞跃集团的重生——战略的调整和提升
第三节 “两条鱼论”:由环经共进确保持续发展
一、古语新说与“两条鱼论”的提出
二、“竭泽而渔”的现象及其溯因
三、“缘木求鱼”的怪象及其修正
四、“两条鱼论”中经济和环境的辩证关系
第四节 “新发展理念”与中共发展理论的演进
一、十八大前中共发展理论的“四形态”
二、“新发展理念”与中共发展理论的新探索
三、“新发展理念”与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