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三〇三—三六一),琅邪临沂人,字逸少。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一生曾任秘书郎、参军、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人称“王右军”。十七帖为传世王羲之草书中之代表作,因札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是煊赫有名帖。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十七帖风格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少见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南宋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反直”。十七帖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这些可以说是习草者必须领略的境界与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