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贡过去原称“野贡”,本是荒野之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之初,易贡确实是满目榛荒之地,恰如当时藏族农奴的生活状态,原始而穷苦。他们即便有几杯酥油茶充饥,那些茶也都是翻越千山万岭,经茶马古道从川、滇等地贩运而来。70年后,这一切都改变了。易贡的百姓,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他们衣食无忧,出行有各式汽车,户有余粮,家有存款。酥油茶所需之茶叶,就来自他们眼前的田园:成片成片的茶园在易贡河谷、山坡受云雾之滋养,这里是全国知名的海拔高的“雪域茶谷”。茶叶加工厂机器轰鸣,不仅生产藏族同胞日常生活所用的雪域藏茶,还源源不断地按照国家认可的标准,接受企业定制,生产出易贡绿茶、红茶,满足西藏人民需要的同时,还通过营销网络面向全国销售,易贡茶场甚至成为出口示范基地。在党的指引下,原十八军军长张国华率其部队平定叛乱时,来到易贡,为易贡茶场留下了红色印迹——将军楼;1967年易贡农垦团的潘永和,在易贡河谷播下了第一批茶籽,易贡茶场的绿色基因由此肇始;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援藏、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持续推进,生态易贡呼之欲出。从早期的“以茶为主,粮油并重,多种经营”的方针,到打造“绿色易贡、红色易贡、生态易贡”为主题的发展之路的转变,是几代易贡茶场人对“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坚持不懈的践行,是共产党员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之际,对易贡茶场60多年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尤为必要。这不仅有助于易贡茶场梳理自身的“来路”,更有助于从一个具体而微的角度展现易贡茶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020年,农业农村部农垦局决定组织开展第一批中国农垦农场志丛编纂工作,易贡茶场有幸被列入首批启动场志编写的51个农场之一。为此,易贡茶场联合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编写了本茶场志。易贡茶场的资料散佚较多,搜寻不易。在编辑《西藏易贡茶场志》时,编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追查茶场的历史档案,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并参酌使用了少量口述内容。在内容编排和撰写上,力求达到“方向正确、依法治志、存真求实、修志为用”的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