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一〇五一—一一〇七),字元章,四十一岁前名黻,后改芾,号鹿门居士、襄阳漫仕、海岳外史等。祖籍太原,徙襄阳,世称“米襄阳”。中年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官至礼部员外郎,故称“米南宫”。米芾以书法着称于世,尤长于行书、草书,苏轼称其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该书选印的《蜀素帖》《苕溪诗帖》,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均创作于元佑三年,作者时年三十八岁,是其中年书法的代表作。《蜀素帖》,录诗八首,因书于蜀地所产本色绢上而得名。有乌丝栏,纵约二十厘米,横二百八十四点三厘米,七十一行,现藏台北故官博物院。此帖书于绢素之上,故多渴笔,落笔浑劲,振迅直下,字体欹侧,行气多变,大得超妙入神的佳趣。《苕溪诗帖》,纸本,纵三十点三厘米,横一百八十九点五厘米,全卷三十五行,共三百九十四字,现藏故官博物院。全卷録米芾自撰诗六首,乃其“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者。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运笔潇洒,结构舒畅,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