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长路长话《长歌》在中国渺如瀚海的民歌之中,有不少是以同一首民歌为母体,在传唱中经不断演化发展,从而派生出许许多多在曲调声腔、句式结构、唱词内容等方面既留有其母体的基本特征,又被加入了许多不同地域的具个性化的民歌声腔和方言词语,从而形成一个个在横向和纵向有着明显血缘关系的民歌群体。这一现象学界称之为“同宗民歌”。长期以来,这种模仿加创作的手法,在继承和保持我国民间音乐传统,推动中国民歌向前发展中起到了一种自发的持续的巨大作用,如《孟姜女》《茉莉花》《补缸调》《十杯酒》等,不仅全国人民世世代代爱听爱唱,而且由它们的音调衍化出无数变体民歌,在全国民间音乐之中放出异彩。受这一现象的诱导,在20世纪80年代收集整理民歌时,我动了在客家民歌中找到一首影响大、流传广的有代表性民歌的念头。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在数千首民歌之中,发现了一首名为《交情歌》的民间小调。与它相互关联的兄弟姐妹、子子孙孙一大串,各种变体纷纷窜入我的视线。它们的流行地主要集中在武夷山南段延伸带的周边各地,并以其为核心辐射到赣南、赣中、闽西、粤北、粤东各客家人聚集之地。借此机会先请大家欣赏一下这位老“祖太婆”的“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