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灾后重建视阈下的社会重构研究:基于汶川和芦山的案例调查

灾后重建视阈下的社会重构研究:基于汶川和芦山的案例调查

灾后重建视阈下的社会重构研究:基于汶川和芦山的案例调查

定 价:¥78.00

作 者: 王正攀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2704043 出版时间: 2022-07-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灾后重建是灾害治理的重要环节。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中央政府组织动员各省市对口支援受灾地域,灾后重建成绩举世称赞。2013年芦山强烈地震后,采取“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的“新路子”,受灾地域灾后重建成效显著。本书以上述两次特重大地震灾害为背景,以其典型受灾地域的社会重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灾后重建视阈下的社会演变机理,力图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本土化的参考样本。

作者简介

  王正攀(1986- ),男,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本科、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第二专业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应急管理)专业。兼任重庆市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研、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及国家部委、政府机构委托项目30余项;在《情报杂志》《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应急管理》等核心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执笔、主研的咨询报告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多次。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重点难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重点难点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核心概念、典型理论及研究综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 灾后重建

二 社会重构

三 社会治理

第二节 理论借鉴

一 社会系统理论

二 社会结构理论

三 社会资本理论

四 其他主要理论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 灾后重建相关研究

二 社会重构相关研究

三 研究述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会重构理论:灾后重建视阈的逻辑分析

第一节 分析框架溯源

一 国外主要理论的思想导引

二 国内相关研究的观点启示

三 中国社会运行的实践需求

第二节 框架内容体系

一 理论假设

二 内容体系

第三节 典型案例选择

一 案例背景

二 选择理由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越式重构:举国援建模式下的汶川案例

第一节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背景

第二节 “汶川大地震”后的重建政策

一 制定主体

二 主要内容

三 实施过程

四 主要特点

第三节 举国援建模式下的社会重构机制

一 及时回应受灾群众需求的反应机制

二 中央支持下的对口援建与合作机制

三 多方面举措保障下的组织管理机制

第四节 调查的典型地域

一 基本情况

二 产业发展

第五节 汶川调查地域社会重构的“全景式图像”

一 社会关系上的变迁

二 社会心态上的变化

三 社会结构上的演化

四 社会文化上的影响

五 发展阶段上的跨越

六 重建遗留问题诊断

第六节 举国援建模式下的社会重构逻辑

一 “汶川大地震”致重灾区社会系统基本瘫痪

二 强力政策支持下的资源投入使重建速度加快

三 举国援建模式下的社会重构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

四 社会重构受益于举国援建模式但遵循着自身规律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渐进式重构:地方为主模式下的芦山案例

第一节 “芦山强烈地震”发生的背景

第二节 “芦山强烈地震”后的重建政策

一 制定主体

二 主要内容

三 实施过程

四 主要特点

第三节 地方为主模式下的社会重构机制

一 回应受灾群众需求的反应机制

二 地方作为主体力量的责任机制

三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调查的典型地域

一 基本情况

二 产业发展

第五节 芦山调查地域社会重构的“全景式图像”

一 社会关系上的变迁

二 社会心态上的变化

三 社会结构上的演化

四 社会文化上的影响

五 发展阶段上的进步

六 重建遗留问题诊断

第六节 地方为主模式下的社会重构逻辑

一 “芦山强烈地震”重灾区的社会系统遭受重创

二 地方社会系统主要依靠内部要素实现社会重建

三 地方为主模式下的社会重构同样呈阶段性特征

四 社会重构受基层治理能力和资源要素禀赋掣肘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比较与讨论

第一节 灾后重建政策变迁的特点

一 责任主体逐步明确

二 内容体系逐步完善

三 重建机制灵活多元

第二节 两种重构类型的比较分析

一 社会重构机制异同

二 社会重构内容差异

三 社会重构水平不同

第三节 灾后重建视阈下的社会重构逻辑

一 自然灾害对社会变迁有正反影响

二 受灾地域社会重构的时序演进性

三 社会重构内外驱动因素的复合性

四 社会重构实现的目标具有多维性

第四节 灾后重建视阈下社会重构目标实现的策略

一 健全灾后重建治理体系

二 加强灾后重建政策评估

三 增强受灾地域发展能力

四 促进社会力量持续参与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入户调查表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