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从顾黄初先生一生的著述中精选编辑而成的,分为“语文课程教材论”“语文教学论”“现代语文教育研究”三个部分。编辑本书,在以类相从的同时,也兼顾了不同时代、不同内容文章的均衡。由于版面所限,尚有一些优秀作品未能选入。我们特地请顾黄初先生的弟子、著名语文教育家徐林祥先生为本书作序,以俾读者更好地了解顾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 语文课程教材论人们历来把教科书叫做“教本”,其实它更主要的应该是“学本”,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学习的“学本”。“教本”意味着是供教师教的,是一种编法;“学本”意味着是供学生学的,又是一种编法。人们历来还把教科书叫作“读本”,是提供许多好文章让学生跟着教师读的“读本”,其实它更主要的应该是“练本”,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学习和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训练自己语文能力、发展自己德识才学的“练本”。“读本”,要选大量好文章来读,是一种编法。“练本”,要按照人们形成语文能力的规律安排有序而有效的训练,又是一种编法。不在观念上有所改变,旧的教材体系就无法突破。 (《语文教育研究的理论跋涉——就新时期语文教育理论研究试答编辑部问》语文教学论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因素是理解的能力。理解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条件比较复杂,它涉及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等方面。而从阅读教学本身说,积累一定数量的词汇,掌握一定数量的基本句式,明白一般常用文章的结构方法,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必要前提。而所有这些,都不能靠死记硬背,它要靠对于文章的精心研读和反复温理,从反复的揣摩、体味中才能真正掌握。此外,还得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分析,是一种求异思维;综合,是一种求同思维。这二者,也须要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养成。(《对于阅读教学的思考》)现代语文教育研究我国的传统教育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中的糟粕因时代的不断前进而日益显出它的腐朽性和落后性。封建的传统教育,旨在培养少数的、不同层次的封建官吏。可是到了19世纪末,时代的要求是除了官吏以外,还需要有办实业的人、会采矿筑路的人、会制枪造炮的人、能教书的人、能跟外国人打交道做买卖的人等,新教育的宗旨是在培养为发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这样,原来封建传统教育的宗旨就因不能适应时代需要而终于被人们所抛弃。(《现代语文教育的回顾与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