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窑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烈山村,处于濉河的支流雷河东岸,时代自唐代末期至元代晚期。2017年和2018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烈山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窑址分为三个区域,Ⅰ区为金元窑址区、Ⅱ区为唐末至北宋窑址区,Ⅲ区为汉代窑址区。发掘共清理各类遗迹70余处,有窑炉6座、道路1条、灰沟14条、灰坑52个、墓葬4座。出土了数以吨计各时期陶瓷器和窑具残片,可复原的遗物标本有4000余件,主要产品是生活用具、建筑构件、玩具和各种装烧窑具。比较有特色的是定烧的“公用”“黄一郎宅”等瓷器,黄釉印花大砖类建筑构件和刻有“鞏縣”字样素烧瓷。烈山窑是安徽省首次发现并确认兼烧宋三彩的瓷窑址。窑址发现的几座窑炉属于北方典型的马蹄形馒头窑,窑炉建造技术较高,窑炉形体及装烧量较大,其中Y4窑室面积近24平方米,火膛又大又深,有10平方米左右,窑炉总长达12米。烈山窑址并没有发现炉渣,在金元窑炉的火门内发现多层木灰烬,说明烈山窑是采用柴烧。烈山窑址周围瓷土资源丰富,燃料充足,并且借用雷河、濉河与大运河便利的水系向南北方运输外销瓷器。烈山窑作为通济渠安徽段大运河沿岸的瓷窑址是南北方制瓷技术交流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安徽大运河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贸易瓷器,其中就有烈山窑生产的产品,烈山窑生产的瓷器通过大运河行销国内多地。烈山窑址的发现为大运河瓷器贸易产品来源找到一个重要的坐标点和产地,也为今天构建安徽大运河文化带提供了一处重要的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