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六章。第一章,对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学说的产生和历史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呈现其发展过程和构成要素。以此理论为依据,揭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真实程度、资本主义制度下形成的相对人口过剩等,更进一步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于历史舞台的暂时性。第二章,从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学说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影响入手,探讨马克思主义失业论的来源,展示社会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失业理论。通过对凯恩斯主义和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借鉴马克思相关理论和思想的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解决了更多的社会问题、维护了当时资本主义的繁荣,以此证明马克思的相关学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具有科学的指导性。第三章以时间为序,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以及马克思主义劳动就业思想在苏联、东欧和中国本土化的运用,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会终结的真理,呼吁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就业思想本土化科学发展,确保社会主义旗帜常红常鲜。第四章通过对新自由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的阐释,揭露以英美为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国家所倡导的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本质在于服务资产阶级资本积累,其加剧了世界贫富分化,造成了国际就业失衡,导致拉美地区、俄罗斯出现了经济危机,给这些国家带来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中国也产生了一定冲击。以此指出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劳动就业思想的历史与现实发展意义,呼吁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价值观。第五章,主要围绕科技进步这条主线进行论述,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特别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步入智能化社会,人工智能将成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旨在揭示出劳动力与机器的矛盾、生产剩余与消费不足的矛盾等,探讨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和应用对社会产业结构及劳动就业的影响。第六章,收集相关资料,证明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说,在当下仍然能够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就业与分配制度、再就业再分配制度等政策上继续指导我们,展现它顽强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