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索莱尔斯(Philippe Sollers)是法国“原样派”文学团体的核心人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其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这在当代法语作家中十分具有代表性,也是考察中法文学文化关系时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从《戏》到《动》创作的50年间,索莱尔斯作品对中国的参照从未间断,涉及中国的思想、文字、诗歌和艺术等诸多方面。索莱尔斯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吸引而开始关注中国,其各个时期的作品里都体现了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借鉴。道家“无”的概念对索莱尔斯结构主义时期的创作有重要启发;阴阳互施互化的规律在索氏作品中代替了西方哲学二元论;《周易》的结构和卦象在《戏》和《恒定激情》两部小说中分别以不同方式得以表现;《庄子》微言大义,文章奇丽洒脱,令索莱尔斯赞叹不已,并在创作中时常化用和戏仿庄子寓言。《数》和《法》中的汉字是中国元素在索氏作品中最具革命性的表达。这种手法虽与庞德、克洛代尔和谢阁兰融合两种语言的尝试一脉相承,却因其多样化的嵌入模式和汉字内涵而独具特色。《天堂》无标点的文字和一些特殊的语言结构明显带有中国古典诗歌的痕迹,索莱尔斯的这一创举更加丰富了法语的形式和韵律。与此同时,中国的诗歌和绘画作品在《金百合》、《恋之星》等小说中构成了丰富的互文本,与作品的主旨和情节彼此应和。索莱尔斯对中国的借用源自一种语言创新和文学革命的需要,是借助东方智慧对西方文化困境的反观和诘问。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业已成为索氏作品中的永恒参照和基本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