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育教育学理论当代课程与教学问题十四讲

当代课程与教学问题十四讲

当代课程与教学问题十四讲

定 价:¥58.00

作 者: 吴刚平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做悟教育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76036329 出版时间: 2023-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当代课程与教学问题十四讲》围绕课程、教学、评价、教研四大领域改革课题,努力探索当代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概念建构路径。一是重构旧有概念。以课程内容为例,通过概念重建,把单一的对象性内容扩展为对象性内容、过程性内容、结果性内容叠加融合的复合性内容整体,为课程内容结构化改革开辟出培育核心素养的空间和路径。二是深化新兴概念。以课程资源为例,把教学内容的来源和教学活动的条件纳入课程资源的视野,细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组成关于课程资源的核心概念和关联概念群,共同引领和支撑学校课堂教学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三是填补空缺概念。以教学指令为例,它与教学讲授行为相区分,奠定教学指令是教师直接对学生这个“人”的教学因素进行作用,进而推动学生直接与那些“物”的教学因素进行作用的学理基础,为素养导向的育人方式改革开辟新的方向和思路。经由三大路径的概念建构,形成教育教学问题的解释框架和解决方案,为一线教师进行教改创新和成果总结提供专业支持,为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简介

  吴刚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参与研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著有《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资源论》《校本课程开发》《学校课程管理实务》《新方案?新 课标?新征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等;主要研究方向是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教师发展及校本研究。获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图书目录

第1讲 课程与教学问题概念化的意义和框架
一、 课程与教学问题概念化意味着什么
二、 国外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概念化努力
三、 我国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概念化进程
四、 我国当代课程与教学问题概念重建的必要与可能
五、 当代课程与教学问题概念化诉求与议题

第2讲 教育经验的概念化表达和分享
一、 教育经验的意义
二、 教育经验的概念化表达方式
三、 对话成为分享教育经验的主要途径

第3讲 核心素养培育与知识概念重建
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两条培育路径
二、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
三、 学习方式变革与知识概念重建

第4讲 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
一、 教学改革困境与刚性课程框架
二、 教学改革呼唤课程意识
三、 教学过程的共同建构
四、 课程意识与课程行为的转化条件
五、 价值层面的有效教学观念

第5讲 讲授教学的局限与转型
一、 重视讲授教学面临的时代挑战
二、 检讨讲授教学的间接经验知识观局限
三、 发掘间接经验蕴含的不同知识形态及其教学意义
四、 课堂教学转型的认识基础

第6讲 课程领导的行政特性与专业特性
一、 课程领导的行政特性
二、 课程领导的专业特性
三、 课程领导行政特性与专业特性的关系
四、 课程领导的团队特点与行为方式
五、 课程领导团队的专业能力

第7讲 学习目标的制定依据与叙写技术
一、 学习目标的制定依据
二、 学习目标多重依据的不同意义
三、 学习目标叙写技术
四、 课程、教学和学习目标体系
五、 体现改革精神的目标体系特点

第8讲 课程内容的概念重建与结构改革
一、 关注课程内容的概念重建
二、 重视课程内容的育人价值
三、 厘清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的辩证关系
四、 丰富课程内容的结构层次
五、 开发素养为纲的课程内容组织形态

第9讲 课堂教学的行为指令与内容指令
一、 课堂教学指令的意义
二、 课堂教学的行为指令
三、 课堂教学的内容指令
四、 行为指令与内容指令的关系形态

第10讲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 从“教材”扩展为“课程资源”的意义
二、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有基本的分析框架
三、 建立课程资源的协调与共享机制
四、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逐步深入
五、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

第11讲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与设计思路
一、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板块意义
二、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操作策略
三、 基于主干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设计思路
四、 超越主干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设计

第12讲 评价即学习的改革动向
一、 课程评价的内涵转变
二、 课程评价的理论基础转变
三、 课程评价的师生角色转变
四、 课程评价的设计技术转变

第13讲 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与实务
一、 课程实施与三级课程管理
二、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
三、 校本课程开发

第14讲 教师发展与教学研究的校本取向
一、 确立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
二、 突出教师发展和教学研究机制的校本取向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