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简明定量化学分析(第二版)

简明定量化学分析(第二版)

简明定量化学分析(第二版)

定 价:¥58.00

作 者: 胡坪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2871996 出版时间: 2023-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的先修课程为无机化学,适用于定量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相结合的两段式教学模式,注重与仪器分析的教学内容相衔接。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分析化学中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四类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以及吸光光度法的原理与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样品预处理方法等。本书注重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引导学生树立“量”的概念,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定量分析过程中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本书还注意保持与科技及学科发展的同步性,尝试引人一些新的分析概念、方法。本书行文深人浅出,简明扼要,适合本科教学。本书可作为理工科院校、师范类院校及高等职业学校中化学、环境、生物、材料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教师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简明定量化学分析(第二版)》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本书的先修课程为无机化学,适用于定量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相结合的两段式教学模式,注重与仪器分析的教学内容相衔接。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分析化学中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四类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以及吸光光度法的原理与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样品预处理方法等。本书注重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引导学生树立“量”的概念,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定量分析过程中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本书还注意保持与科技及学科发展的同步性,尝试引人一些新的分析概念、方法。本书行文深人浅出,简明扼要,适合本科教学。本书可作为理工科院校、师范类院校及高等职业学校中化学、环境、生物、材料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教师参考。
?
?
1章绪论
1.1分析化学的定义和作用/1
1.2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2
1.3分析化学的进展/3
定量分析流程/41.4
1.4.1取样/4
1.4.2样品的预处理/4
1.4.3测定/5
1.4.4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表达/5
第2章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和评价
2.1分析误差/6
2.1.1真值、平均值和中位数/6
2.1.2误差与准确度/7
2.1.3偏差与精密度/8
2.1.4误差的分类及减免误差的方法/11
2.1.5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12
2.1.6随机误差的:分布/14
2.1.7置信区间/15
2.1.8不确定度及其传递/16
2.2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8
2.2.1离群值的检验和取舍/19
2.2.2显著性检验/21
2.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23
2.3.1有效数字/23
2.3.2数字的修约规则/24
2.3.3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25
2.4标准曲线的回归分析/26
2.4.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26
2.4.2回归方程的检验/27
2.5分析方法的评价与验证/30
思考题/32
习题/33
第3章滴定分析概述
3.1滴定分析法简介/35
3.2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35
3.2.1滴定分析法的分类/35
3.2.2滴定反应的条件/36
3.2.3滴定分析的方式/36
3.3标准溶液/37
3.3.1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37
3.3.2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38
3.4滴定分析的计算/40
3.4.1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40
3.4.2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41
思考题/44
习题/45
第4章酸碱滴定法
4.1酸碱平衡的基础理论/47
4.1.1酸碱质子理论/47
4.1.2酸碱离解常数/48
4.1.3浓度、活度与离子强度/49
4.1.4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50
4.1.5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52
4.1.6酸碱缓冲溶液/62
4.2酸碱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65
4.2.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66
4.2.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变色点/674.2.3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68
4.2.4混合指示剂/70
4.3酸碱滴定曲线/71
4.3.1一元酸碱的滴定/71
4.3.2多元酸碱、混合酸碱的滴定/76
4.3.3酸碱滴定中CO的影响/80
4.4终点误差/80
4.4.1强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80
4.4.2弱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82
4.4.3多元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83
4.4.4混合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84
4.5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84
4.5.1混合碱的测定/85
4.5.2硼酸的测定/86
4.5.3铁盐的测定/86
4.5.4氟硅酸钾法测定SiO2含量/87
4.5.5磷含量的测定/88
4.5.6某些有机物含量的测定/88
4.6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90
4.6.1溶剂的分类和性质/90
4.6.2非水滴定溶剂的选择/92
4.6.3滴定剂的选择和滴定终点的确定/93
4.6.4非水滴定的应用/93
思考题/94
习题/95
第5章配位滴定法.
5.1配位滴定中的配位剂/99
5.1.1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100
5.1.2乙二胺四乙酸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102
5.2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103
5.2.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03
5.2.2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103
5.2.3外界条件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105
5.2.4条件稳定常数/108.
5.3滴定曲线/110
5.3.1滴定曲线的绘制/110
5.3.2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112
5.4金属指示剂/113
5.4.1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原理/113
5.4.2金属指示剂的选择/114
5.4.3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115
5.4.4常用的金属指示剂/115
5.5终点误差/117
5.6单一离子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118
5.6.1单一离子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118
5.6.2配位滴定中适宜pH条件的控制/119
5.7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120
5.7.1混合离子分步滴定可能性的判断/120
5.7.2控制溶液酸度法进行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121
5.7.3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122
5.7.4用分离方法去除干扰/125
5.8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125
5.8.1直接滴定法/125
5.8.2返滴定法/125
5.8.3置换滴定法/126
5.8.4间接滴定法/127
思考题/127
习题/128
第6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6.1氧化还原反应/131
6.1.1条件电极电位/131
6.1.2条件电极电位的应用/133
6.1.3条件平衡常数及反应进行的程度/135
6.1.4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及滴定控制条件/137
6.2氧化还原滴定/139
6.2.1氧化还原滴定曲线/139
6.2.2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142
6.2.3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终点误差/144
6.2.4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145
6.3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147
6.3.1高锰酸钾法/147
6.3.2重铬酸钾法/149
6.3.3碘量法/150
6.3.4其他氧化还原定方法/153
6.4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153
思考题/156
习题/156
第7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7.1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160
7.1.1溶解度、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161
7.1.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161
7.2沉淀的形成与条件选择/164
7.2.1沉淀的类型/164
7.2.2沉淀的形成/164
7.2.3沉淀的纯度/165
7.3重量分析法/167
7.3.1沉淀剂的选择/167
7.3.2均匀沉淀法/168
7.3.3重量分析的计算/169
7.4沉淀滴定法/170
7.4.1滴定曲线/170
7.4.2沉淀滴定终点指示剂和沉淀滴定分析方法/173
思考题/176
习题/176
第8章吸光光度法
8.1吸光光度法的特点/178
8.2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78
8.2.1物质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与溶液颜色的关系/178
8.2.2物质对可见光产生选择性吸收的原因/180
8.2.3吸收光谱曲线/180
8.2.4光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181
8.3分光光度计及其主要部件/185
8.3.1分光光度计的部件/185
8.3.2分光光度计的光路类型/188
8.4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189
8.4.1显色反应的选择/190
8.4.2显色剂/190
8.4.3显色条件的选择/192
8.4.4干扰离子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193
8.5测量误差和测定条件的选择/194
8.5.1吸光度测量误差的影响/194
8.5.2测量条件的选择/195
8.6吸光光度测定方法/196
8.6.1半定量分析方法--目视比色法/196
8.6.2常规单组分定量分析方法/196
8.6.3多组分定量分析方法/197
8.6.4示差分光光度法/198
8.6.5双波长分光光度法/199
8.7吸光光度法的应用/200
8.7.1样品成分的定量分析/200
8.7.2弱酸和弱碱离解常数的测定/201
8.7.3配合物组成的测定/202
8.8紫外吸收光谱法简介/203
8.8.1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203
8.8.2有机化合物电子跃迁的类型/204
8.8.3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205
8.8.4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205
思考题/207
习题/207
第9章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9.1试样的分解/210
9.1.l溶解法/210
9.1.2熔融法/211
9.1.3干灰化法/212
9.1.4湿灰化法/213
9.2分离和富集的目的与评价指标/214
9.3沉淀分离法/214
9.3.1沉淀类型/215
9.3.2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216
9.3.3微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220
9.4萃取分离法/222
9.4.1基本原理/223
9.4.2重要的萃取体系/224
9.4.3萃取分离技术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225
9.4.4超临界流体萃取法/226
9.4.5固相萃取分离方法/227
9.5经典色谱分离法/227
9.5.1柱色谱/228
9.5.2薄层色谱/228
9.6离子交换分离法/230
9.6.1离子交换剂的种类/230
9.6.2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质/232
9.6.3离子交换平衡与离子交换动力学/232
9.6.4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技术/233
思考题/235
习题/236
附录
附录1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常数/237
附录2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239
附录3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40
附录4EDTA的lgaycm/244
附录5金属离子的lgamoH/245
附录6标准电极电势/245
附录7某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势/249
附录8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250
附录9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254
附录10一些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255
参考文献/258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