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82.00
作 者: | 邸欣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丛编项: | |
标 签: | 暂缺 |
ISBN: | 9787117345682 | 出版时间: | 2023-06-01 | 包装: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字数: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1
第二节 分析过程和步骤/2
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作用/3
第四节 分析化学的起源和发展/4
第五节 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4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6
第一节 概述/6
第二节 准确度和精密度/6
一、 准确度与误差 /6
二、 精密度与偏差 /7
三、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8
第三节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9
一、 系统误差 /9
二、 偶然误差 /10
三、 误差的传递 /10
四、 减免误差的方法 /12
第四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3
一、 有效数字 /13
二、 数字的修约规则 /14
三、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4
第五节 有限量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5
一、 偶然误差的分布规律 /15
二、 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 /16
三、 可疑数据的取舍 /19
四、 显著性检验 /20
五、 相关与回归 /23习题/25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27
第一节 概述/27
第二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27
一、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27
二、 酸碱指示剂 /35
三、 酸碱滴定曲线 /37
四、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43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46
一、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6
二、 酸碱滴定分析的计算 /47
三、 酸碱滴定方式 /49
四、 应用示例 /50
第四节 非水滴定法/51
一、 非水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1
二、 非水滴定法的应用 /54
习题/58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60
第一节 概述/60
第二节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61
一、 配位平衡 /61
二、 配位滴定曲线 /66
三、 金属指示剂 /68
四、 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 /70
第三节 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70
一、 酸度的选择和控制 /70
二、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72
第四节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74
一、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4
二、 配位滴定方式 /75
三、 应用示例 /77
习题/78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80
第一节 概述/80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80
一、 氧化还原平衡 /80
二、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86
三、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 /88
四、 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 /89
五、 氧化还原滴定预处理 /90
第三节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90
一、 碘量法 /90
二、 高锰酸钾法 /94
三、 亚硝酸钠法 /95
四、 溴酸钾法和溴量法 /97
五、 重铬酸钾法 /98
六、 铈量法 /98
七、 高碘酸钾法 /99习题/99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101
第一节 概述/101
第二节 难溶化合物的沉淀 - 溶解平衡/101
一、 溶解度 /102
二、 活度积和溶度积 /102
三、 条件溶度积 /103
四、 影响沉淀 - 溶解平衡的因素 /103
第三节 沉淀滴定法/105
一、 银量法的滴定曲线 /106
二、 银量法的滴定终点指示方法 /107
三、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 111
第四节 重量分析法/ 112
一、 沉淀重量法 / 112
二、 挥发重量法 / 117
三、 重量分析法的应用 / 119习题/ 119
第七章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122
第一节 概述/122
第二节 电位法的基本原理/123
一、 化学电池 /123
二、 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125
第三节 直接电位法/128
一、 溶液pH 的测定 /128
二、 其他离子浓度的测定 /132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134
一、 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35
二、 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136
第五节 永停滴定法/138
一、 永停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38
二、 永停滴定法的应用 /139习题/140
第八章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142
第一节 概述/142
一、 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143
二、 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143
第二节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45
一、 电子跃迁类型 /145
二、 紫外 - 可见吸收光谱常用术语 /147
三、 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47
四、 影响吸收带的因素 /149
五、 朗伯 - 比尔定律 /151
六、 偏离朗伯 - 比尔定律的因素 /152
第三节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155
一、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组成 /155
二、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和
光学性能 /157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与结构分析/159
一、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160
二、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162
第五节 定性分析方法/162
一、 鉴别分析 /163
二、 纯度检查 /164
第六节 定量分析方法/164
一、 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164
二、 同时测定多组分的定量方法——
计算分光光度法 /167
三、 比色法 /168
习题/170
第九章 荧光分析法/172
第一节 概述/172
第二节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73
一、 荧光的产生 /173
二、 荧光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175
三、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75
目 录 11
四、 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178
第三节 荧光分光光度计/180
一、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组成 /180
二、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校正 /181
第四节 定量分析方法/181
一、 溶液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181
二、 直接测定法 /182
三、 间接测定法 /182
四、 多组分混合物的荧光分析法 /183
第五节 几种新的荧光分析技术简介/183习题/185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186
第一节 概述/186
第二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87
一、 分子振动能级 /187
二、 振动形式和振动自由度 /188
三、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189
四、 吸收峰的强度 /190
五、 吸收峰的位置 /191
六、 特征峰和相关峰 /195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红外吸收光谱/196
一、 脂肪烃类 /196
二、 芳香烃类 /197
三、 醇、酚和醚类 /198
四、 羰基类化合物 /199
五、 含氮类化合物 /202
第四节 红外光谱仪/203
一、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204
二、 红外光谱仪的性能 /205
第五节 红外吸收光谱解析及应用/206
一、 试样的制备 /206
二、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207
三、 红外光谱解析示例 /208习题/212
第十一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15
第一节 概述/215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216
一、 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 /216
二、 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 /217
三、 原子吸收线的轮廓和变宽 /218
四、 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220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21
一、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组成 /221
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225
第四节 定量分析方法/226
一、 测定条件选择 /226
二、 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227
三、 灵敏度和检出限 /228
四、 定量分析方法 /229习题/230
第十二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231
第一节 概述/231
第二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232
一、 原子核的自旋 /232
二、 原子核的自旋能级和共振吸收 /233
三、 自旋弛豫 /235
第三节 化学位移/236
一、 屏蔽效应 /236
二、 化学位移的表示 /236
三、 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 /237
四、 化学位移的计算 /239
第四节 偶合常数/242
一、 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 /242
二、 偶合常数 /243
三、 自旋系统 /245
第五节 核磁共振仪/247
第六节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及应用/248
一、 试样溶液的制备 /248
二、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248
三、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示例 /250
第七节 核磁共振碳谱和相关谱简介/252
一、 核磁共振碳谱 /252
二、 相关谱 /254习题/256
第十三章 质谱法/259
第一节 概述/259
第二节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260
一、 离子的产生 /260
二、 质量色散和方向聚焦 /260
三、 质谱的表示方法 /261
第三节 离子类型/262
一、 分子离子 /262
二、 碎片离子 /262
三、 亚稳离子 /262
四、 同位素离子 /263
第四节 阳离子的裂解类型/264
一、 单纯裂解 /264
二、 α 裂解 /265
三、 重排裂解 /266
第五节 质谱仪/267
一、 质谱仪的结构组成 /267
二、 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274
三、 质谱仪的类型 /275
第六节 有机化合物的质谱特征/275
一、 烃类 /275
二、 醇类 /277
三、 醛和酮类 /277
四、 羧酸与酯类 /278
五、 含氮化合物 /278
第七节 质谱解析及应用/279
一、 分子式的确定 /279
二、 质谱解析步骤 /281
三、 质谱解析示例 /281
第八节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综合解析/282
一、 综合解析程序 /282
二、 综合解析示例 /283
习题/286
第十四章 气相色谱法/289
第一节 概述/289
一、 色谱法的分类 /289
二、 气相色谱法简介 /290
第二节 色谱过程和色谱基本术语/291
一、 色谱过程 /291
二、 色谱基本术语 /292
第三节 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295
一、 气 - 液色谱法和气 - 固色谱法的分离机制 /295
二、 气相色谱法的固定相 /296
三、 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 /300
第四节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301
一、 塔板理论 /301
二、 速率理论 /304
第五节 气相色谱仪/308
一、 气相色谱仪的结构组成 /308
二、 气相色谱检测器 / 311
第六节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316
一、 气相色谱分离基本方程 /316
二、 气相色谱条件选择 /316
三、 样品的预处理 /318
第七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319
一、 定性分析方法 /319
二、 定量分析方法 /320习题/322
第十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325
第一节 概述/325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速率理论/326
一、 柱内峰展宽 /326
二、 柱外峰展宽 /327
第三节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327
一、 化学键合相的种类和性质 /328
二、 流动相的基本要求和性质 /329
三、 正相键合相色谱法 /330
四、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 /331
五、 反相离子抑制色谱法 /332
六、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 /332
第四节 其他高效液相色谱法/334
一、 液固吸附色谱法 /334
二、 离子交换色谱法 /334
三、 分子排阻色谱法 /335
四、 手性色谱法 /336
五、 亲和色谱法 /337
六、 亲水作用色谱法 /338
第五节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的选择/338
第六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339
一、 高压输液系统 /339
二、 进样系统 /341
三、 色谱柱分离系统 /341
四、 检测系统 /342
五、 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 /345
第七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345
一、 定性分析方法 /345
二、 定量分析方法 /346
习题/346
第十六章 平面色谱法/348
第一节 概述/348
第二节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有关参数/348
一、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 /348
二、 平面色谱法的参数 /349
第三节 薄层色谱法/350
一、 薄层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350
二、 吸附薄层色谱法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351
三、 薄层色谱操作方法 /353
四、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356
五、 薄层扫描法简介 /357
第四节 纸色谱法/359
一、 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359
二、 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360习题/360
第十七章 毛细管电泳法/362
第一节 概述/362
第二节 毛细管电泳法的基本原理/363
一、 电渗和电渗淌度 /363
二、 电泳和电泳淌度 /363
三、 柱效和谱带展宽 /364
四、 分离度 /366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法的主要分离模式/366
一、 毛细管电泳法的分类 /366
二、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367
三、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369
四、 毛细管电色谱法 /370
第四节 毛细管电泳仪/371
一、 高压电源 /371
二、 毛细管柱 /371
三、 进样系统 /372
四、 检测器 /373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法的应用/373
习题/374
第十八章 色谱 - 质谱联用分析法/375
第一节 概述/375
第二节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 /375
一、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简介 /376
二、 数据采集模式及其提供的信息 /377
三、 谱库检索 /379
四、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的特点和应用 /379
第三节 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 /380
一、 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简介 /380
二、 数据采集模式及其提供的信息 /382
三、 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384
四、 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的特点和应用 /385习题/385
附录一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21) /387
附录二 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389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391
附录四 国际制(SI)单位与cgs 单位换算及常用物理化学常数/393
附录五 常用酸、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 /394
附录六 配位滴定有关常数/398
附录七 常用电极电位/402
附录八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I =0) /406
附录九 标准缓冲溶液的pH(0~95℃) /409
附录十 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410
附录十一 质子化学位移表/415
附录十二 质谱中常见的中性碎片与
碎片离子/418
附录十三 气相色谱法用表/421
参考文献/425
中文索引/427
英文索引/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