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金融化效应的比较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经济金融化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其金融化的背景和内部动力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在借鉴众多学者关于经济金融化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该书依据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理论,从金融的发展程度、金融部门的支配地位、各部门金融化水平三个方面建立了新的衡量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和美国的相关数据,对两国的经济金融化水平进行了对比。结合金融发展与经济波动、产业结构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该书梳理了金融部门扩张、居民部门金融化、政府部门金融化、企业部门金融化影响经济波动、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结合前述的指标体系与中国和美国的数据,对两国的经济金融化和经济波动、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对比。美国经济金融化发展的事实证明,经济金融化不能作为经济发展的筹码来维系一个国家的优势地位,金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所以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再工业化和加强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措施,对金融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调整。最后结合上述结论及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提出了引导金融回归本源、促使资金“回归实体”、实现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该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通过分析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比较全面的经济金融化的衡量指标体系,并通过梳理中国、美国的相关数据,从各个指标方面对中国和美国经济金融化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以美国经济金融化水平为参照,了解中国的经济金融化水平,对中国和美国经济金融化状况进行了横向对比。二是对中国和美国的经济金融化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部分已有文献实证研究了经济金融化与产业结构、实业投资间的关系,但是选择的经济金融化指标没有反映经济金融化的全貌。基于此,该书不仅从理论上阐释了经济金融化与经济波动、产业结构间的作用机制,而且以建立的衡量指标体系为依据,从中选择能够反映经济金融化的核心指标和控制变量,实证分析并对比了中国和美国经济金融化对经济波动、产业结构的影响,从而刻画了经济金融化在中国和美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为我国解决经济金融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可以说,该书的研究成果是对经济金融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可以为其他学者继续深入研究该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