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第2版》横则为华文文学在世界地理上的分布图,纵则为当代华文文学的发展史,对整个中国文学史的意义十分重大。前二篇所论乃台湾、香港、澳门三地,与大陆贴近,地理上像是“一环”。第三篇在地理上还是我们常说的“南洋”,也是华人移民密集的地区,像是“二环”。台、港、澳三地并列合称,乃当代政治所形成。移民南洋的大势,乃经济、贸易所促进。值得注意的是:三地也好,南洋也好,除了泰国是例外,其他各地都曾经被殖民统治。台湾曾为日据,香港曾为英领,澳门曾为葡属。被殖民统治当然是祖国之痛,民族之耻,但在历史的回顾中,台湾的文学曾受日本文化的影响,某些作家能直接读日文原著,而不少作家也受惠于日文作品的中译。香港的西化背景与英文教育,对当地作家的启发也不容低估。台湾作家于日本背景之外,更受美国文化的激荡。香港作家不但吸收英国文化的养分,更透过英国得以亲炙欧陆。这些机会都是大陆作家欠缺的,尤其是在“文革”的岁月。至于第四篇所列的欧、美、澳洲的华文文学,更直接接受到所在各国文化与语文的考验与冲击,真正是在欧风美雨的大气候中修炼而成的。在西方社会的生活压力下,一颗中华的心灵怎样观照、适应、超过异国的环境,并认识自我与祖国,而且用母语表现出来,是比较文学甚至比较文化具体的主题。其实,一切西化与回归的心路历程,都是“西游记”,悟空与八戒都是唐僧的另我分身。这么说来,该书要说的故事,正是无数敏感的中华心灵在华山夏水的边缘如何寻找自我,为自我定位,为民族反省,为华文的世界开拓出更宽阔、更生动的空间。对中原的十多亿人说来,台、港、澳三地加海外的几千万“华人”只算少数,但其中产生了多少杰出的作家,为“正统”、“嫡系”的中原文学增添如许光彩。减去这光彩,当代中国文学史就不够立体、不够多元了。屈原、韩愈、孔尚任、曹霑,恐怕从未想到,他们的子孙有如此的文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