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基于组学与结构生物学的新药研发
节 系统生物学
一、系统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
三、系统生物学在药物多靶标发现中的应用
第二节 基因组学
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目的与发展
二、正向遗传学途径的靶标发现
三、反向遗传学途径的靶标发现
四、基因组学技术
第三节 调研“癌症基因组图集”计划
一、研究癌症基因组的目的
二、癌症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
三、癌症基因组研究的预期成效
四、癌症基因组研究的发展
五、中国人癌症基因组研究
第四节 化学基因组学
一、蛋白质组学技术
二、直接发现药物靶标
三、偏向性的靶标发现
四、其他高通量靶标确认技术及应用案例
第五节 代谢组学
一、概述
二、研究方法
三、代谢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第六节 网络药理学
一、网络药理学的理论基础
二、网络药理学的应用与进展
三、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现状
第七节 结构生物学
一、结构生物学简介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二、结构生物学技术研究进展
第二章 微生物生命周期与抗微生物药的靶点
节 微生物生命周期
一、病毒生命周期
二、细菌生命周期
三、真菌生命周期
第二节 抗微生物药的作用靶点
一、抗病毒药
二、抗细菌药
三、抗真菌药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耐药性及其研究进展
一、病毒耐药性
二、细菌耐药性
三、真菌耐药性
第三章 筛选药物的生物测试
节 概述
一、生物测试
二、表型筛选和基于靶标的筛选
第二节 技术
一、高通量筛选
二、传统检测技术
三、高内涵筛选
四、非标记检测技术
五、平台分析技术
六、3D/细胞培养与细胞共培养技术
七、微流控芯片技术
第三节 质控
一、筛选测试的选用及设计原理
二、误导结果及其判定
第四节 应用与实践
一、样品处理
二、测试系统的建立与优化
三、应用案例
第四章 化学药
节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
一、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
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策略
三、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手段
第二节 定向分子设计
一、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
二、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
三、计算机分子模拟
第三节 类药性、成药性评价
一、类药性评价
二、成药性
第五章 中药及天然药物
节 药材和饮片
一、基源鉴定
二、资源评估
三、影响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因素
第二节 候选药物的来源
一、文献信息资源
二、样品资源
第三节 候选药物的发现
一、研究思路
二、发现模式
三、活性评估
四、适合中药复杂体系的新技术
第四节 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
一、有效部位的富集和制备
二、活性成分的定向分离
三、中药活性成分的结构鉴定
四、中药活性成分的ADMET研究
五、中药活性成分的结构优化
六、中药成分群相互作用
第五节 中药复方
一、处方筛选
二、工艺研究
三、化学成分鉴定
第六节 成药性评价
一、药效确证
二、适应证的选择
三、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探索
四、初步安全性评价
第六章 生物药
节 基于构效关系的分子设计——胰岛素
一、胰岛素结构类似物
二、胰岛素修饰产物
第二节 修饰技术
一、聚乙二醇修饰技术
二、融合蛋白技术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
一、杂交瘤技术
二、抗体的工程化改造
三、噬菌体展示技术
四、转基因小鼠技术
五、抗体的优化
第四节 酶的定向进化
一、主要操作步骤
二、诱变常用方法
三、筛选方法
四、定向进化技术的应用
第五节 基于成药性的分子设计
一、成药性评价指标
二、生物药成药性评价方法
第七章 工艺研究
节 化学药
一、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选择与评价
二、药物合成工艺研究
三、手性药物的合成技术
四、化学药合成中试与放大技术
第二节 生物药
一、原液生产工艺研究
二、处方研究及制剂工艺
三、生物药中试放大工艺
四、QbD/在生物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第三节 中药及天然药物
一、提取纯化工艺
二、制剂成型工艺
三、中试研究
第八章 药物剂型研究
节 口服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方法与技术
一、骨架片型缓释、控释制剂技术
二、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技术
三、渗透泵型控释制剂技术
四、双重缓释型制剂技术
五、胃内滞留技术
六、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第二节 注射、植入、经皮药物制剂新技术
一、注射药物制剂新技术
二、植入药物制剂新技术
三、经皮药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