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一、“天城”杭州的开放、包容与伊斯兰
二、杭州伊斯兰在中国回族、伊斯兰教 的位置
三、史料和前人研究的简要状况
四、本研究的基本目标与研究框架
上部 杭州回族史研究
章 回族在杭州的聚居与繁衍——人口、社区、墓地与风俗
节 唐宋时期有无穆斯林在杭州定居
一、关于唐宋时期穆斯林入居杭州的诸种观点
二、明代《西湖游览志》所载两宋之际西域夷人(穆斯林)南迁的辨析
三、宋代穆斯林入居杭州可能性的估计与宋代文献有关杭州穆斯林的记载问题
四、考察穆斯林始居杭州的连带问题
第二节 元代 在杭州的聚居
一、元代杭州 社区的总体情况
二、凤凰寺藏阿拉伯文、波斯文墓碑所见元代杭州 群像
三、元代寓居杭州的 官僚、文士和艺术家
四、元代文士记载中的杭州 风俗
五、元代杭州的尤忽 与口罗哩
第三节 元代西方旅行家笔下的杭州穆斯林状况辨析
一、元中期意大利修士鄂多立克关于杭州穆斯林的记载
二、元末摩洛哥穆斯林伊本·拔图塔关于杭州穆斯林的记载
三、小结
第四节 明清杭州 的一般状况
一、明代杭州三位 文士——木讷、锁懋坚与丁锡
二、清代杭州 人口数量问题
三、《杭俗遗风》《说杭州》等记载的清末杭州 的风俗
第二章 明末清初杭州回族士人家族——丁澎家族考析
节 有关丁澎家族的基本史料
一、丁澎家族男性成员的基本史料
二、丁澎家族女性成员的基本史料
三、丁澎家族成员相关文献记载史料价值的总体评估
第二节 丁澎家族系谱重构
一、人物名字问题的说明
二、人物亲属关系的确定
三、人物亲属关系的估计
四、人物生卒年代的考定与推算
第三节 丁澎家族与汉文化和伊斯兰教的关系
一、丁澎家族成员和汉文化的密切关系
二、丁澎家族成员和伊斯兰教的密切关系
三、关于丁澎家族的来源和在杭州的居住地问题
第四节 略论跨文化关系中的 士人——以丁澎家族为例
一、丁澎对伊斯兰教的认识
二、丁灏对伊斯兰教的认识
三、扮演双重社会角色的 士人
下部 杭州伊斯兰教史研究
第三章 杭州伊斯兰教历史钩沉——清真寺、宗教人士、著作与教派
节 杭州清真寺历史概况
一、元代
二、明代
三、清代
第二节 元明清杭州伊斯兰教宗教人士辑存
一、元代
二、明代
三、清代
第三节 清代杭州伊斯兰教界的对外联系
一、清代两位知名伊斯兰学者在杭州的活动:米万济和刘智
二、《王家营志》的有关记载
第四节 杭州伊斯兰 的两部汉文伊斯兰教典籍——《教款微论》与《五功必要》
一、《教款微论》
二、《五功必要》
第四章 凤凰寺——杭州伊斯兰历史的一个缩影
节 凤凰寺的名称问题与始建时代的讨论
一、凤凰寺的名称问题
二、凤凰寺始建时代的讨论
第二节 元代凤凰寺的创建事实与明代凤凰寺的延续和重修
一、元代凤凰寺的创建事实
二、明初永乐间凤凰寺立敕谕碑
三、明代景泰年间凤凰寺的重修
四、明代凤凰寺的知名度
第三节 清代凤凰寺的四次重修
一、顺治三年凤凰寺之重修
二、乾隆八年凤凰寺之重修
三、乾嘉之际凤凰寺之重修
四、光绪十八年凤凰寺之重修
第四节 清末民初凤凰寺之实况
附录
附录一 凤凰寺现存明清时期汉文碑刻录文与拓片
(一)明景泰四年(1453年)郑厚撰《杭郡重修礼拜寺记》
(二)清顺治五年(1648年)韩文镜撰《重修真教寺记》
(三)清康熙九年(1670年)丁澎撰《真教寺碑记》
(四)清乾隆八年(1743年)丁士绅撰《重修真教寺碑记》
(五)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马兆龙撰《重修真教寺碑记》
附录二 杭州相关清代汉文伊斯兰教典籍序跋
(一)约顺治十八年(1661年)沙振宗《(归真总义)后跋》
(二)康熙三十年(1691年)马铨《(教款微论)序》
(三)康熙三十年(1691年)丁澎《(教款微论)序》
(四)康熙三十年(1691年)米万济《(教款微论)自叙》
(五)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黑铭凤《(天方性理)序》
(六)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丁灏《(天方性理)书序》
(七)约雍正二年(1724年)刘智《著书述》
(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马士芳《(清真释疑)序》
(九)乾隆四十年(1775年)蒋元龙《重锓(修真蒙引)序》
(十)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马士芳《(天方至圣实录)序》
(十一)同治十年(1871年)浙省凤凰大寺同人《(五功必要)序》
(十二)光绪十六年(1890年)冷春喊《(清真释疑补辑)序》
(十三)宣统二年(1910年)赵献可《(上海清真寺成立董事会志)序》
(十四)附:丁澎《天方圣教序》
附录三 明清方志等地方文献有关杭州清真寺的条目
附录四 民国以来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