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在牧区发展话语下可视为继系列草原生态保护方案之后的 现实迫切的生态治理需求。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自然资源储量及能源输出基地的现实情况是“双碳”目标下需兼顾的部分。自然、社会空间在治理对象与空间上的多重性凸显了自然资源对人类生计活动的规定性作用,这一状态在牧区发展进程中常被表现为发展的生态背景和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自然空间。社会治理过程会通过多个渠道作用于基层社会。牧区空间的重叠性融于牧区生态保护、城镇化、市场经济与人口流动的社会实践之中,使三农(三牧)问题为抓手的新型城镇化表现为以生态可持续为目标的社会、自然空间的互动以及以发展为导向的牧民生计模式的转变。从微观经济学领域考察牧民自主经济主体, 像是在记录和呈现基层生计活动轨迹。本书研究议题围绕城镇化和现代化如何对接生态安全的大问题,试着通过统筹个人经济行为,从而促成社会、文化 高层次上的协调性与系统性。牧民个体自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社会资源、社会政策之间的实践关系在书中包含的多个案例中得到了展现。“双碳”目标下培育牧民经济主体及促成其观念转变的实践路径的探讨也是基于这些具体案例而引向结论的。有效衔接宏观与微观社会现实的尝试是笔者关注“双碳”目标确立之后内蒙古牧区发展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