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1
第一章 明代菖蒲画的图式变迁与逸趣呈现 5
一、明代早期菖蒲图:朱瞻基和沈贞吉 8
二、菖蒲图的程式化:陆治、文彭、王穀祥与吴伟(传) 14
三、菖蒲图的另类:徐渭 20
四、文人“玩蒲”:仇英、丁云鹏和孙克弘 21
五、结语 31
第二章 文徵明画朱竹研究 37
一、关于文徵明《朱竹图》的疏证 38
二、文徵明朱竹与墨竹比对 40
三、明代绘画语境中的文徵明朱竹 44
四、文徵明朱竹的画史意义 47
五、余论 50
第三章 鲁治的《百花图》卷研究 55
一、两卷《百花图》卷考察 56
二、书画著录中的鲁治《百花图》卷 62
三、鲁治《百花图》卷的画史意义 64
四、余论 69
第四章 明清花鸟画的祥瑞寓意与符号化 75
一、沈周的荔枝 75
二、陈道复的辛夷花 81
三、陆治的牡丹 85
四、文元善的《嵩龄拱祝图》 90
五、陆原的《三公图》 96
六、崔鏏的《伯爵图》 100
七、王时敏的《端午景图》 106
八、华喦的《鹏举图》 109
九、边寿民的瓶花图 112
十、董邦达的《岁朝图》 116
十一、徐扬的鹌鹑与《久安图》 120
十二、汪承霈的“双瑞图” 125
第五章 事事如意:“岁朝图”中“柿”的图像隐喻 135
一、明代“岁朝图”中的“柿” 135
二、清代含“柿”之“岁朝图”考察 137
三、以宫廷为中心:妍雅富丽之“柿”与“岁朝图” 143
四、以上海、扬州和广州为中心:世俗化与文人画兼具之
“柿”与“岁朝图” 157
五、余论 171
第六章 因谐而瑞:华封三祝与探花及第 175
一、袁源和吴昌硕的《华封三祝图》 175
二、蝶恋花:探花及第及其他 186
第七章 伍瑞隆的牡丹图与清初另类水墨画 199
一、行迹及艺文评述 200
二、传世书画考察 204
三、伍瑞隆水墨牡丹与同时代水墨画 208
四、源流 225
五、鉴藏与传播 230
六、余论 236
第八章 游离于画史边缘的个案补白 243
一、晚明画坛的隐没者:朱竺 243
二、画派先声:明末朱先的没骨草虫 248
三、樊圻与《花蝶图》 252
四、陈琼与《莲鹭图》 262
五、郭适与徐青藤的隔代相望 265
六、梁琛画竹与咏竹 269
第九章 葫中有福:葫芦题材绘画漫谈 277
一、宋元时期的葫芦画 278
二、明清时期的葫芦画 279
三、吴昌硕和齐白石的葫芦画 282
四、陈师曾、陈大羽及其他 290
后 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