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一幅画时,看到的是什么?是美好的色彩与形象、画家的八卦逸闻,还是画面元素的隐喻、历史大势的映照?虽然我们可能已经熟悉许多名作的模样,读到过学者们条分缕析的解读,但一幅杰作究竟好在哪里,一位画家因何青史留名,却未必找到了答案。还有一种看画的角度,聚焦于绘画本身,那就是画家的角度。当画家来到一幅画的面前,他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平面、一个成品,他具备作为同行的心有灵犀,他会看到隐藏在画布上的秘密,理解一幅画是如何产生的。本书作者身兼画家和学者两重身份。作为专业的艺术史学者,他对于绘画的历史和理论体系有清晰的把握,揭示出权力的运转、社会的变迁如何影响着艺术的进程;作为自年少便执画笔,并曾游历欧洲诸多艺术馆的画家,他能以创作者的身份代入作者本人的视角,提供直面原作的感受与判断。作者以学院美术为线索,将西方绘画史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呈现西方绘画500年来的发展脉络。本书将带领读者拆解画面,体察画家的构图、造型、调色、笔触,还有创作中的犹豫与坚定,立意时的欲望与野心,让读者仿佛来到大师创作的现场,重新发现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杰作;发现一幅画包含的风格与技艺的传承与革新,并理解这些流派是如何相互影响、此消彼长,西方绘画是以什么样的逻辑在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