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冀中平原近三十个县市广泛流传着一个传统乐种——冀中笙管乐,民间俗称“音乐会”。冀中音乐会以村为单位,演奏者均由本村不脱离农业生产的农民组成,主要在丧葬、祭祀与礼仪等民俗活动中演奏、传承。代表性的冀中音乐会有屈家营音乐会、韩庄音乐会、高洛音乐会等。其中,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张岗乡韩庄音乐会历史悠久、实践水平较高。该乐社不但保留着传自乾隆五十二年(1787)、抄有 11 套大曲的两套手抄工尺谱本,而且记有音乐总纲目录。更为重要的是,20 世纪 90 年代韩庄音乐会是为数四家被推举参加全国首届鼓吹乐研讨会的乐社之一,且至今依然传承演奏数套大曲,个别乐师甚至可以韵唱工尺谱的所有大曲。因此,本书选择以韩庄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乐社也是冀中音乐会最常用、最典型的三套大曲记谱、音位校正与分析,完整呈现冀中大曲的传统宫调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