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音乐修海林音乐学文集(全四卷)

修海林音乐学文集(全四卷)

修海林音乐学文集(全四卷)

定 价:¥598.00

作 者: 修海林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3977053 出版时间: 2024-10-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该文集收录了作者自1984—2024年所发表的文章,逾百万字。第一卷为中国音乐史学,第二卷为音乐美学,第三卷为美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学、音乐物像学,第四卷为音乐评论。这部文集,涵盖了作者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折射出作者的学术之路:从音乐史学、音乐美学到后来又拓宽至美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学、音乐传播学、音乐物像学以及音乐评论等。

作者简介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团队(中国音乐史)带头人,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中国音乐学院建院50周年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曾先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教*部高校社科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成果有《古乐的沉浮——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考察》、《音乐美学通论》(合著)、《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合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中国历代音乐典籍精诠》(主编)等。多部学术专著获国家级、省部级一、二等奖。《续修四库全书》“经部乐类”特邀编纂委员,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执笔者,《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编委会副主任,《世界音乐教育哲学·亚洲·中国音乐教育哲学》撰稿人(英国牛津大学2024年版)。

图书目录

第一卷 
001 远古至西周四声音阶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关于音阶史问题的若干思考 
020 师旷形象古传今识 
025 郑风郑声的文化比较及其历史评价 
042 孔子说“郑声淫”,会说“郑风淫”吗? 
——关于“郑风”“郑声”问题的再追问 
052 礼乐文化宏微论 
——关于礼乐文化的若干思考 
064 曾侯乙编钟六阳律的三度定律及其音阶形态 
074 《吕氏春秋·音律》有关三分损益生律法文字表述的语义分析 
——关于先秦三分损益律两种生律法并存的探讨之一 
081放马滩秦简《日书·律书》与《管子·地员》的两种生律法及其学术特点探讨
093 应当基于对原典的理解 
——谈《吕氏春秋·音律》中与生律法相关的“阳上阴下”观念 
101 “声曲折”概念的重新界定与音韵学研究视点 
108 汉魏至唐歌舞大曲“三部性结构对比”曲体特点 
116 古乐曲中“解”的曲体结构与功能 
124 古乐中“二曲合套”的对比性曲体结构 
——多曲同套音乐思维的先源 
131 对中日唐代琵琶谱研究差异的探讨 
147 对古谱译解与音响再现学理层面上的认识 
153 宋代词乐的创作特点 
170 从姜白石自度曲看词乐创作中的“音”“韵”关系 
——兼及宋元“起调毕曲”理论的相关分析 
187 传承·传人·传谱 
——《纳书楹曲谱》“叶派唱口”的学术传承与选择 
210 《纳书楹曲谱》“叶派唱口”文化传承的三个特点 
217 关于戏曲音乐“一曲多用”问题的若干断想 
222 古代声乐演唱理论拾穗 
231 论王光祈的音乐思想 
247 对王光祈出国留学原因的再认识 
255 吕骥的大型合唱曲《凤凰涅槃》 
283 江文也的音乐思想 
296 郭兰英的艺术道路及其成就 
308 杜鸣心的钢琴协奏曲《春之采》 
317 课题、方法、智力结构 
——音乐史研究札记三则
322 历史文献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326 从人的音乐活动出发考察音乐史 
——在“中国现代音乐史座谈会”上的发言 
334 在历时中展开共时 
——为中国音乐史研究开拓新路径的感想 
339 中国音乐史学科发展前瞻十要点 
——“哲学、美学、音乐学学术前沿成果报告会”演讲提纲 
351 关于中国音乐“双文化”现象的若干思考 
366 中国音乐史学的多层开放研究结构与学科建设 
378 中国音乐学术史研究的学理性思考 
386 以“多线多类”音乐文化事象的研究推动音乐史分期研究的深入 
389 “先秦”作为历史分期概念运用的辨析 
393 传统史学基础上首次新的通史性学科知识建构 
——顾梅羹《中国音乐史》述评 
407 近代中国音乐史学科起步阶段的探索性成果 
——叶伯和《中国音乐史》述评 
417 “历史中的传统”与“传统中的历史” 
——童斐《中乐寻源》述评 
427 大同乐会新文化实践的古乐探索成果 
——郑觐文《中国音乐史》述评 
442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完成现代学术转型的第一本著作 
——从音乐学术史角度看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 
451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通史研究继往开来的高峰之作 
——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述评 
481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 
——以杨荫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全新构建
第二卷 
001 音乐审美中情感情绪问题的研究 
019 “反映论”与“主体论” 
——对美学哲学基础的思考 
022 谈“音心对映论”之争 
030 音乐存在的听觉感知基础 
041 流行音乐问题与音乐美学研究 
044 音乐美学理论新构 
062 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与音乐美学研究 
070 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是如何提出的 
080 音乐美学的研究要引入文化视角 
——从美学的角度看世纪之交的中西音乐问题 
086 “乐本体”与“音本体”:中西音乐学的分水岭 
103 关于“音乐是什么”的理论模式及其不同思考方式 
——《关于民族音乐学的一种理论》的读书笔札 
114 面对经典音乐作品的三种诠释 
123 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对象的思考 
144 “樂”之初义及其历史沿革 
150 “樂”——古乐文化的传统审美心态 
161 由《乐之初义之我见》引发的意见 
165 “龢”之初义及其文化学研究 
173 “和”——古代音乐审美的理想境界 
187 “乐本体”思维模式在秦汉道家音乐思想学理性思考中的存在 
——以《吕氏春秋》中《大乐》《适音》为例的分析
202 《乐记》音乐美学思想试析 
216 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 
——《声无哀乐论》研究 
233 有关《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评价的若干问题 
241 “乐”作为文化行为方式的存在 
——答刘再生《〈声无哀乐论〉今译》“编者案”兼及今译的概念理解问题 
246 对茅原《仲德周年祭》一文中有关《声无哀乐论》研究评价的答复 
251 韩愈音乐美学观的“性情三品”人性论基础 
——对《听颖师弹琴》《送孟东野序》的辨析与解读 
260 《溪山琴况》的琴乐美学思想 
283 民族器乐审美中的人文情怀与审美范畴 
第三卷 
美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学 
003  美育与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 
022  美育在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存在及其理论表述 
036  美育的价值取向问题 
041  “人”与“艺”: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两种体系的存在与启示 
063  关于中国音乐教育史研究与教学的提纲 
074  赵沨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育成就
081  赵沨音乐教育思想谈片 
092  蔡元培的音乐美学理论与实践 
109  对《论蔡元培与中国近代音乐——兼评修海林〈蔡元培的音乐美学理论 
与实践〉》一文责难的答复 
123  在学术争论中相切磋、辨得失 
——对黄旭东《尊重史实 讲求逻辑》一文的答复 
129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述评 
145  关于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的思路与认识 
164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绍兴文理学院音乐教育学“三课”的设置和教学实践 
178  《音乐教育学核心课程构建概论——“三课”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序 
181  文化环境与音乐教育问题 
187  中国音乐教育跨世纪的选择 
195  音乐教育的共识  跨越世纪的选择 
——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论文评审随想 
197  中国音乐教育哲学论纲 
音乐物像学 
247  宋代杂剧南传形式的文物遗存 
——四川大足石窟“六师外道谤佛不孝”群像考 
256  来自美国阿拉斯加的清末中国扬琴 
276  “文治武功”治国理念的视觉呈现 
——宋元《大驾卤簿图书·中道》诸仪仗队阵中“兵—乐”引导模式的设计与功能研究
284  宋元《大驾卤簿图书·中道》画卷乐阵编制类型的分析与史料互证 
——兼及该画卷的断代问题 
294  见物、见人、见心灵 
——中国音乐历史的物态遗存 
305  唐风余韵  犹存人间 
——前蜀皇帝王建墓伎乐队石雕赏析 
315  中国音乐考古学研究的重大学术成果 
——记《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出版座谈会暨第一届中国音乐考古学研讨会 
音乐传播学 
321  音乐学领域中的传播学研究 
338  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属性 
352  当代文化环境中原生态民歌生存方式的多样性 
——以 50 例网络信息(2010.05—2011.02)为视界 
367  中国音乐传播的历史文化特征 
第四卷 
001 承传统之美 立腔韵之学 
——走近当代琵琶艺术大师王范地先生 
012 腔韵之学,琵琶艺术守正创新的永久坐标 
016 为音乐插上两翼 为时代挥洒乐声 
——记中国当代女指挥家黄晓飞教授
025 汲取传统菁华基础上的新释 
——宋飞二胡独奏音乐会随笔 
032 生命哲学的音乐诠释 
——宋飞二胡情景音乐会有感 
042 “中国当代大型二胡创作作品选集系列图书”序 
049 中国弓弦艺术“乐”之创新 
——中国音画乐舞《清明上河图》情景音乐会的创作特色 
057 “中国梦”的音乐阐述 
——评《逐梦——为二胡与管弦乐队而作》 
065 艺正其理  理明其艺 
——为宋飞《二胡艺术论》作(代序) 
070 民族器乐的继承与开拓 
——张维良笛箫音乐会随笔 
075 传统与现代的契合 创作与表演的统合 
——“张维良笛艺四十年音乐会”苏、沪、杭、京四地巡演随笔 
082 集表演、创作、教学为一体,不断开拓创新的当代笛箫艺术家 
——评张维良教授 
092 心系“蝶梦”终成正果 
——记全方位为中国扬琴艺术发展竭力奉献的李玲玲教授 
102 承师风 学本源 行民族乐风 
——张尊连二胡独奏音乐会随感 
105 传承中求创新的探索 
——王次恒笛子音乐会听后感 
109 实践·范式·形态:中国百年合唱的历史文化审视 
——田哓宝著《中国当代合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述评
117 音乐学视野中的合唱艺术三则 
123 吕骥新作《〈乐记〉理论探新》讨论述评 
127 忆赵沨 
131 词中廖先生 
——为廖辅叔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作 
138 与蓝玉崧先生交往二三事 
142 “体系让位于探索”的探索 
——评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的美学部分 
153 考详证实 经世致用 
——评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论》 
162 美学的实践与实践的美学 
——赵宋光先生美学成就片谈 
165 冯文慈先生的教学与治学 
——在冯先生身边学习的心得体会 
174贯中西志举华音 治乐学黄钟流韵 
——为中国现代音乐学奠基人王光祈音乐论集的出版而作 
177 黎英海教授的民族音乐创作与研究 
181 耿生廉先生为我开了两扇门 
183 立足西部的音乐文化考察 
——罗艺峰《中国西部音乐论——生成与前景》述评 
189 音乐物化遗存的考古研究 
——《陕西出土音乐文物》读后随笔 
192 一部来之于实地考察,开拓性的学术成果 
——评洛秦的《街头音乐: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缩影》
198 陈诸家之说 立一家之言 
——评陈其射《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论》 
204 具开拓性的中国地方音乐史研究成果 
——评凌瑞兰的东北音乐史研究 
213 在历史的田野中追踪历史 
——评陈秉义、杨娜妮的《中国古代契丹—辽音乐文化考察与研究》 
220 历史的穿越与追溯 
——读陈秉义《中国埙八千年历史钩沉》 
225 凡学因史而立 
——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史稿》序 
228 “於诸乐先言悬事” 
——任宏《两周乐悬制度与礼典用乐考》序 
231 宏微相论 探寻规律 
——宋克宾《两周编钟编磬的“编列 / 音列”结构研究》序 
234 汉唐琵琶历史图景的立体展示 
——陈岸汀《华化与分型:汉唐琵琶的类型特征、演奏方式及其人文存在研究》序 
239 琴乐的文化品格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礼乐文化转型与重塑中的文化创新(代序) 
242 《〈大还阁琴谱〉乐诠》序 
245 教育承载理想 育人不忘初心 
——《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研究(1986—1998)》序 
248 音乐学视野中的昆曲研究成果 
——蒯卫华《昆曲曲牌曲腔关系研究——以昆曲南曲商调曲牌为例》序 
252 辨惑明道 哲艺相论 
——《音乐与心性:艺以修心的音乐教育哲学》序
256 琴弦之外的记录 
——评《中国大提琴艺术发展史》 
262 传承人文 重塑琴品 
——《琴说古曲》序 
265 音乐情感的历史性与民族性 
——关于朱践耳《第一交响乐》的对话 
269 新潮音乐评论中的几个问题 
277 发展中的选择 
——关于中国音乐发展的反思四则 
292 留下深度体验的记录与心得 
——王镇华与《中国传统音乐采风与心得》 
297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学的“学科群”性质及相关问题思考 
300 再唱“礼乐之邦”的人文颂歌 
——在“大型儒家文化交响乐《人文颂》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304 “百年回响——民国胡琴展演品鉴”前言 
307 走出迷雾:关于王洛宾转让民歌版权的思考 
313 《古乐的沉浮》再版序言 
316 《中国乐妓史》序、再版序言 
323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总序 
326 《大学音乐》前言 
330 理国乐学脉 立中国学术 
——《中国古代音乐典籍精诠》序 
336 附录:修海林音乐学著述文目(1984—2024)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