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健康中医养生听老中医说中医

听老中医说中医

听老中医说中医

定 价:¥39.80

作 者: 薛钜夫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7833459 出版时间: 2018-06-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薛钜夫院长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与体悟。内容针对中医看病的准则原理来展开,同时每次讲解都结合了具体的病例。向读者展示中医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以实际的案例让读者真正明白中医是如何看病的。书中严谨的讲述与生动的病例讲解,使读者能够更加客观、科学地看待中医,了解中医看病是有科学依据的。本书不仅能让中医行业内的医生在诊疗方面有所收获,也能让大众读者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医,更好地为自己寻找适合的医生,进而达到保健的目的。

作者简介

  薛钜夫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院长,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在父亲薛培基指导下刻苦攻读历代医学典籍,为其日后从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年后,拜在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祝谌予教授门下,随师三十余载,学业大进。其间经祝师介绍,亦先后问学于针灸大家胡荫培先生、王乐亭先生、董德懋先生,从此在临床上逐渐形成了自己“中西互参、针药并进”的行医风格。1986年,在祝师倡导及支持下,薛钜夫先生创办了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

图书目录

章 人与病不能分家 中医治病,既重人的病,更重有病的人/ 001   先减轻痛苦还是先减少疾病的危害/ 007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008 治愈疾病,解除痛苦/ 009 真相只有一个,它常藏在细节里/ 013 没有包治百病的“大还丹”/ 016 养生保健≠盲目进补/ 016 木耳 萝卜可通便也可致过敏/ 017   第二章 我眼中的医患关系 能得到患者信任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021   医患应是知心朋友关系/ 022 相互信任,勇于担当/ 023 医患情谊,世代传承/ 026 患者是医生终生的老师/ 030 施今墨先生从患者那里学治咳嗽胸痛方/ 030 祝谌予老师向患者学治咳验方/ 031 我向患者学治腱鞘炎验方/ 032 辨证用偏方,重疗效更要讲安全/ 032   第三章 中医是这样看病的 以患者为本/ 035   把患者当朋友,让他们说出“难言之隐”/ 036 朋友交流式诊疗是接诊的境界/ 040 在医生的心中,患者应始终排/ 041 在意你的患者/ 041 给患者说话的机会/ 044 患者求诊主诉未必都准确/ 051 看病也要接地气/ 053 尊重患者,用心看病/ 056 关注患者的一切细节/ 056 处处为患者着想/ 058 尊重生命,绝不应付/ 059   第四章 中医诊病有依据 中医诊病是科学而非玄学/ 061   望诊/ 062 望诊不单只看脸/ 062 望诊有门道/ 063 “相面”看五脏/ 067 中西医五诊合参是中医临床医生的必修课/ 069 闻诊/ 074 听声音也能看病/ 074 好中医需要练“鼻功”/ 076 好中医还需好“耳力”/ 081 问诊/ 085 询问病史有玄机/ 085 确认病因需仔细/ 089 从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说起/ 093 别让不靠谱的问诊误导了患者/ 098 脉诊/ 104 先要搞懂“正常脉”/ 105 破僵局,脉诊也可打头阵/ 106 以不变应万变/ 108   第五章 中医治病有准则 辨证施治是真髓/ 113   究竟什么是辨证施治:判断问题 解决问题/ 114 从高血压的治疗看辨证施治/ 115 辨证施治既有共性规律,又能无限接近患者疾病特质/ 121 李介鸣老师医案两则/ 122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辨病辨证相结合是中医之长/ 126 辨病辨证相结合是中医理论思想的核心价值/ 128 现代医学检查,让中医辨证如虎添翼/ 129 继承优秀传统,注入新元素/ 131 无疑处存疑/ 132 中医辨证施治有方法/ 133 辨证用方、辨病选药:有什么证用什么方/ 134 辨病用方、辨证选药:是什么病用什么主方/ 136 专病专方:特定病就用特定方/ 137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疑难病症的福音/ 138 中医既擅治慢性病,也能治急性病/ 140 看急病,找佩经/ 140 辨证准确,覆杯而愈,父亲治病交忘年/ 143 针药并施的即刻效应/ 144 西医难断,中医立功,祝师云南救急症/ 146 被医生吓坏的病和把医生吓倒的病/ 148 医患不交流,怎么能看病?/ 148 一切皆有可能,找到疾病本质才是医者本分/ 149 极平淡处极神奇/ 151   第六章 中医治病有特色 以人为主,为人服务/ 153   中医无限接近疾病实质的科学方法/ 154 同病不同人的辨治:因人制宜/ 154 同病不同季节治疗方法有不同:因时制宜/ 155 同病不同地域的治疗方法:因地制宜/ 156 同人同病不同阶段的治疗异同:因势制宜/ 156 同病的综合治疗手段:多管齐下/ 157 好医生别被“套路”套住/ 157 走出自身已有经验的窠臼/ 157 既要坚守传统,又应突破僵局/ 158 辨证治病,切忌先入为主/ 160 病历、处方应该让患者看得清、看得懂/ 163 中西医参同是医学发展的大方向/ 164 中西医参同是客观需要/ 164 中西医参同是患者所需/ 167 中西医参同是应时之需/ 168 中西医学已成汇流之势/ 169   第七章 古方治今病 不断显新效,从来未过时/ 175   中医的治病方法是经得起临床反复检验的/ 176 中药用得不当也有不良反应/ 178 中药用得不当也有不良反应/ 178 不懂药材何以当医生/ 179 小药方里的大智慧——桂枝汤的妙用/ 180   第八章 治未病与亚健康 中医有其天然优势/ 183   体检,你了解吗/ 184 客观对待,科学预防/ 184 别被“指标”吓住/ 186 脉病人不病(准病)/ 188 体检指标正常不代表一定没有病/ 190 人病脉不病,还是人有病/ 192 望、闻、问三诊有依据,脉不应象有原则/ 192 舍查从证法论/ 194 舍脉从查法论/ 195 中医治未病,能中西医互补更好/ 197 临床好医生才会治未病/ 199 积累治已病才能治未病/ 199 未病先防,免生大病/ 200 病未形成,及时干预/ 201 既病则防传,病要趁轻治/ 203 每一种疾病都有一个预防的侧面/ 205 及时回访,有效防治/ 205 常见疾病的预防/ 206 调查是十月怀胎,解决像一朝分娩/ 207   第九章 中医的未来 传承发展,继往开来/ 209   我的医学启蒙人:我的父亲/ 210 中医薛培基/ 210 学医之路/ 212 我的学医领路人:我的老师祝谌予/ 217 父亲与祝师之谊/ 217 祝师其人/ 219 我的从医之路/ 221 初识中医/ 221 拜入师门/ 222 创办医院/ 226 师门传承的精神内核/ 227 对待患者,来者不拒/ 227 读书与临证,学习终生/ 230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231 中西兼学,融古汇今/ 232 传承教育,发展中医/ 234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