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自我实现/励志个人修养与自我完善向内生长:持续一生的修炼和精进

向内生长:持续一生的修炼和精进

向内生长:持续一生的修炼和精进

定 价:¥78.00

作 者: 陈勇 著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5414942 出版时间: 2024-12-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向内生长是一种修炼,是内心的涵养,是自我治愈,是自省、自强、自励。在作者心里,人,犹如一棵树,通过孜孜不倦地向内生长,也许表面看上去并没有因此而繁花似锦、枝繁叶茂,却达到了自我与自然的和谐与和解,从而使自己踏实而坚定,宁静而丰盈。 向内生长的“向内”是修炼,“生长”才是目的。一味“向内”而不求“生长”,那是“内向”。“生长”才是终极目的,是责任,是担当,是价值。

作者简介

  陈勇: 安徽六安人,从小家庭贫苦,一路坎坷。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转为公务员,现经营安普汽配、立可达电器、希田投资等公司。曾获市五一劳动奖章、“CCTV栏目品牌杰出贡献人物”称号。著有《思维的力量:财富是思维能力的产物》。

图书目录

上篇 我们为什么需要向内生长
第一章 哪些人需要向内生长 / 2
   第一节 渴望成长的人 / 3
   第二节 想让自己成为更适应生活的人 / 5
   第三节 追求对自己满意的人 / 8
   第四节 拥有生活目标的人 / 11
   第五节 对价值和意义有深刻追求的人 / 14
第二章 向内生长追求的是什么 / 17
   第一节 想戒和能戒 / 17
   第二节 知行匹配目标和理想 / 20
   第三节 对抗恶习 / 22
   第四节 校正偏见 / 24
   第五节 对抗洗脑 / 27
   第六节 摆脱固有思维的束缚 / 30
   第七节 减压和治愈 / 32
第三章 向内生长面面观 / 35
   第一节 延续古今的向内生长 / 35
   第二节 心理大师们对向内生长的解读 / 39
   第三节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 45
   第四节 逆水行舟般的向内生长 / 48
   第五节 修炼是必须的吧? / 50
   第六节 被信念之手操控的生活 / 53
   第七节 自我实现的瞬间 / 57
   第八节 灵光乍现的真理 / 59
   第九节 从心所欲和直觉决策 / 62
   第十节 人情练达即文章 / 64
   第十一节 对认知的认知 / 67
中篇 向内生长的底层逻辑
第四章 向内生长的个人原则 / 72
   第一节 道德原则 / 72
   第二节 戒律原则 / 75
   第三节 强迫原则 / 78
   第四节 持续原则 / 81
   第五节 觉察原则 / 84
   第六节 适应原则 / 88
   第七节 学习原则 / 91
   第八节 开放原则 / 94
   第九节 不执原则 / 96
第五章 向内生长的社会原则 / 99
   第一节 解决问题导向 / 99
   第二节 反常规思维 / 102
   第三节 合作原则 / 106
   第四节 失败接纳与迭代 / 109
   第五节 慢速和当下 / 112
   第六节 入世精进 / 116
下篇 向内生长的个人实践
第六章 自觉地向内生长 / 120
   第一节 冥想 / 120
   第二节 正念 / 123
   第三节 断舍离 / 126
   第四节 整理内务 / 129
   第五节 反思与内省 / 132
   第六节 戒律的实施 / 136
   第七节 面向目标的自我纠正 / 140
   第八节 情绪管理的艺术 / 144
   第九节 自我同情与自我照顾 / 148
   第十节 自我观察与自我反馈 / 151
   第十一节 重视运动、营养和睡眠 / 154
   第十二节 婚姻家庭中的状态调节 / 157
第七章 任务中向内生长 / 161
   第一节 慢速和专注 / 161
   第二节 时间块与任务批处理 / 164
   第三节 顺从精力周期与生物钟 / 166
   第四节 四象限管理法 / 169
   第五节 基于目标的行动计划 / 171
   第六节 改变思维习惯 / 174
   第七节 精益学习 / 177
   第八节 有益替代 / 181
   第九节 设定界限与退出机制 / 184
第八章 入世中向内生长 / 188
   第一节 生涯规划与知识图谱 / 188
   第二节 非暴力、倾听与同理心沟通 / 193
   第三节 多策略应对生活 / 195
   第四节 灵活的心 / 198
   第五节 勇于承认错误 / 202
   第六节 适应情境 / 205
   第七节 认知重塑 / 207
   第八节 宽恕和原谅的力量 / 212
后记 / 216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