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管理学理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理解、实施与评估审核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理解、实施与评估审核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理解、实施与评估审核

定 价:¥96.00

作 者: 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21273810 出版时间: 2015-11-01 包装: 平塑勒单衬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为有效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信部在全国遴选了一批贯标试点企业,并组织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编写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管理体系理解、实施和评估审核》培训教材,从两化融合基本知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和内容详解、贯标实施和评估审核几个部分进行了解读。

作者简介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情报研究和信息咨询服务工作,服务对象遍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防科工委、解放军总装备部等政府和军队领导机关及相关科研院所、生产企业、高等院校,在电子信息行业内颇具实力和影响力。

图书目录

目 录
部分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基本知识 1
章 两化融合的内涵 2
1.1 工业化、信息化的概念 2
1.2 准确理解工业化、信息化的内涵 2
1.3 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3
1.4 我国对工业化、信息化的理解逐步深化,认识不断提高 4
第二章 两化融合的发展历程 7
2.1 西方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再信息化 7
2.2 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 8
第三章 我国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10
3.1 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需要 10
3.2 建设“新四化”的要求 10
3.3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紧迫要求 11
3.4 有利于促进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变革创新,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12
第四章 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14
4.1 两化融合认识不到位 14
4.2 两化融合与企业战略不匹配 14
4.3 重技术轻管理,信息化与管理两张皮 15
4.4 重建设,轻维护和应用 15
4.5 信息孤岛现象普遍 15
第五章 管理体系标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7
5.1 管理体系标准的现状 17
5.2 多个管理体系同时运行带来的问题 17
5.3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为企业各类管理体系的深层次整合提供了一条路径 17
第二部分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理论说明和内容详解 19
篇 概述 20
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背景 20
1.1 我国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关键问题 20
1.2 我国企业通过两化融合实现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1.3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22
第二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编制 24
2.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编制思路 24
2.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起草过程 24
2.3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构成 26
第二篇 基础 28
第三章 九项管理原则 28
第四章 基本框架 36
4.1 输入与输出 36
4.2 四个基本要素 37
4.3 四个管理域 41
4.4 持续改进 46
第三篇 理解与实施 48
第五章 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 48
5.1 范围 48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9
第六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50
6.1 总要求 50
6.2 文件要求 51
第七章 管理职责 55
7.1 管理者 55
7.2 管理者代表 56
7.3 以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57
7.4 两化融合的方针 58
7.5 两化融合的目标 60
7.6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 60
7.7 职责与协调沟通 61
第八章 基础保障 64
8.1 总则 64
8.2 资金投入 65
8.3 人才保障 66
8.4 设备设施 67
8.5 信息资源 68
8.6 信息安全 69
第九章 实施过程 71
9.1 总则 71
9.2 策划 72
9.3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76
9.4 技术实现 79
9.5 匹配与规范 83
9.6 运行维护 86
9.7 数据开发利用 87
9.8 动态调整 88
第十章 评测与改进 90
10.1 总则 90
10.2 评估与诊断 91
10.3 监视与测量 92
10.4 内部审核 93
10.5 考核 95
10.6 管理评审 96
10.7 改进 98
第四篇 应用 102
第十一章 与GB/T 23020-2013及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102
11.1 与GB/T 23020-2013之间的关系 102
11.2 与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102
第十二章 建设步骤 104
第三部分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贯标实施手册 106
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基础知识 107
1.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特点 107
1.1.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与其他管理体系贯标的异同 107
1.1.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可以借鉴的经验 107
1.1.3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需要汲取的教训 108
1.1.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典型流程 109
1.2 贯标咨询的产生与作用 110
1.2.1 贯标咨询的产生 110
1.2.2 贯标咨询的作用 110
1.2.3 贯标企业与咨询方的分工配合 111
第二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 112
2.1 项目准备和启动大会 112
2.1.1 项目准备 112
2.1.2 启动大会 112
2.2 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113
2.2.1 标准宣贯培训 114
2.2.2 标准解读培训 114
2.2.3 贯标实施培训 114
2.2.4 文件编写技能培训 115
2.2.5 两化融合体系文件实施培训 115
2.2.6 内审员培训 116
2.2.7 培训效果跟踪 116
2.3 调研、评估与诊断 116
2.3.1 贯标企业调研 116
2.3.2 建立评估体系,开展自评估 118
2.3.3 完成初始评价,形成诊断报告 118
2.4 管理体系分析与策划 119
2.4.1 分析策划阶段的主要工作 119
2.4.2 分析策划阶段的注意事项 122
2.5 文件编写与发布 123
2.5.1 体系文件的作用 123
2.5.2 文件编写的原则 123
2.5.3 文件编写的方法和要求 124
2.5.4 文件编写的组织 124
2.5.5 体系文件编写 125
2.5.6 文件的审查和发布 127
第三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改进 128
3.1 体系试运行 128
3.1.1 体系试运行的准备 128
3.1.2 体系试运行 128
3.1.3 体系运行的日常监控和考核 128
3.1.4 体系文件充分性、适宜性的评价和必要的优化调整 129
3.2 内部审核 129
3.2.1 内部审核的目的和意义 129
3.2.2 内部审核的策划 129
3.2.3 内部审核的准备 131
3.2.4 内部审核的实施 132
3.2.5 内部审核的要点和方法 137
3.2.6 内部审核报告的编制 146
3.2.7 发现问题的跟踪验证 146
3.2.8 内审过程的关键控制点 147
3.3 管理评审 147
3.3.1 管理评审的目的和意义 147
3.3.2 管理评审的准备 148
3.3.3 管理评审的实施 148
3.3.4 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制 148
3.3.5 后续措施的跟踪与反馈 149
3.3.6 管理评审的关键控制点 149
3.4 纠正与预防措施 149
3.4.1 纠正与预防措施的作用 149
3.4.2 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时机 149
3.4.3 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注意事项 150
3.5 符合性审核及认定准备 150
3.5.1 符合性审核的内容和作用 150
3.5.2 符合性审核的结果反馈与跟踪 150
3.5.3 认定准备内容及注意事项 150
3.6 认定审核及问题整改 151
3.6.1 开放、学习的心态应对认定审核 151
3.6.2 正确对待认定审核发现的问题 151
3.7 体系保持与持续改进 151
3.7.1 获证后的体系保持 151
3.7.2 体系的持续改进 152
第四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咨询方法 153
4.1 贯标咨询工作概述 153
4.1.1 贯标咨询的工作目标 153
4.1.2 贯标咨询的主要工作内容 153
4.2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153
4.2.1 信息收集的原则 153
4.2.2 信息收集的方法 154
4.3 分析、诊断与策划 157
4.3.1 分析、诊断与策划的原则 157
4.3.2 系统的现状分析 158
4.3.3 全局与局部的问题诊断 158
4.3.4 整体与阶段的方案策划 159
4.4 培训与指导 160
4.4.1 培训与指导的作用 160
4.4.2 培训与指导的原则 160
4.4.3 培训形式、方法与注意事项 161
4.4.4 指导的形式、方法与注意事项 161
4.4.5 培训与指导的效果评估和动态调整 162
4.5 沟通与推动 163
4.5.1 沟通与推动的原则 163
4.5.2 沟通的对象和方法 164
4.5.3 推动的形式和时机 164
4.6 咨询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165
4.6.1 建立并严格执行咨询质量监控机制 165
4.6.2 咨询质量监控形式 165
第五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咨询师的要求 166
5.1 咨询师的作用与价值 166
5.2 个人素质要求 166
5.3 知识和技能要求 167
5.3.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咨询师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167
5.3.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咨询师应具备的教育经历要求 168
5.3.3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咨询师应具备的工作经历要求 168
5.3.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咨询师应完成的培训要求 168
5.4 行为规范要求 169
第四部分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估审核要点及方法 170
章 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 171
1.1 范围 171
第二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171
2.1 总要求 171
2.1.1 概述 171
2.1.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172
2.2 文件要求 173
第三章 管理职责 175
3.1 管理职责(总则) 175
3.2 管理者 176
3.3 管理者代表 177
3.4 以获取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177
3.5 两化融合的方针 178
3.6 两化融合的目标 179
3.7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 180
3.8 职责与协调沟通 180
第四章 基础保障 181
4.1 总则 181
4.2 资金投入 182
4.3 人才保障 182
4.4 设备设施 183
4.5 信息资源 184
4.6 信息安全 184
第五章 实施过程 185
5.1 总则 185
5.2 策划 186
5.3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187
5.4 技术实现 188
5.5 匹配与规范 190
5.6 运行维护 190
5.7 数据开发利用 191
5.8 动态调整 191
第六章 评测与改进 192
6.1 总则 192
6.2 评估与诊断 192
6.3 监视与测量 193
6.4 内部审核 194
6.5 考核 194
6.6 管理评审 195
6.7 改进 196
第五部分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估审核操作手册 198
章 目的、适用范围和依据 199
第二章 工作流程 199
2.1 总则 199
2.2 评定申请 199
2.2.1 申请企业资格 199
2.2.2 评定申请材料 199
2.2.3 评定申请的评审与受理 200
2.2.4 签署评定合同 200
2.3 阶段评估审核 200
2.3.1 阶段评估审核的启动 200
2.3.2 编制阶段评估审核计划 201
2.3.3 实施阶段评估审核 202
2.3.3 阶段评估审核工作报告 203
2.4 第二阶段评估审核 203
2.4.1 第二阶段评估审核启动 203
2.4.2 组织第二阶段评估审核组 203
2.4.3 编制第二阶2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