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中国经济数字中国:赋能数字时代中国新质生产力

数字中国:赋能数字时代中国新质生产力

数字中国:赋能数字时代中国新质生产力

定 价:¥68.00

作 者: 李季 著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828888 出版时间: 2024-05-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数字智能社会的到来,使得现有的教育制度已无法应对当今人类面临的复杂问题,因此,将全民审美力作为“最基础的可迁移的能力”,作为认知领先的基座,用审美力来统领创新力,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思考的方法。 作者带有一点技术浪漫主义的构想:爱美的人在哪里都能够带来美,他们即使来到数字世界,也一样可以创造美的世界。 本书谈及在数字中国的大战略之下,先找到一个精细的具象的切口来进行战略导入,即通过审美教育和审美价值导引,建立起数字社会中的新的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

  李季: 清大文产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IEEE-UV中国区主席,ECI大中华区评委,《文旅有李》主讲人,洞见战略智库首席顾问,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数字经济产业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数字文化资产研究,文化金融投融资模式研究。主持和参与了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一体化、南非约翰内斯堡中国城、中缅能源走廊等国内外六十几项重大课题规划和研究。发表近百篇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研究文章。多次在中央部委和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习中心组授课。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数字智能时代,中国审美再复兴
   1.数字中国再现中国之美 / 2
   2.创新产业的核心在审美 / 7
   3.跨文化认同的关键在审美力 / 14
   4.科技发展与审美创新之间的平衡 / 18
   5.探寻多元数字审美表达方式 / 22
   6.新型城镇化审美需求和文化挑战 / 28
第二章 数字引擎和文化引擎共轭结构
   1.审美创新引领数字中国 / 36
   2.数字引擎叠加文化引擎 / 40
   3.双向互动实现数字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 44
   4.文化引擎提供稳定的精神支柱 / 48
   5.碰撞交融释放创新力量 / 53
   6.技术世界隐藏在优雅的界面之内 / 57
第三章 数字中国重构中国数字经济
   1.审美需求引领下一轮数字经济变革 / 64
   2.创新、高效和实用的数字经济未来 / 68
   3.历史、人文和情感需求引领文化经济未来 / 72
   4.算力和智能引领下一轮经济变革 / 77
   5.产品和文化品牌升维到审美品牌 / 81
   6.新“世界模型”在智能时代引领中国经济 / 85
第四章 数字中国和社会治理透明化
   1.数字人民币背后的星辰大海 / 90
   2.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程序公正机制 / 94
   3.应对数字社会治理中的安全挑战 / 97
   4.数字社会治理中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 101
   5.黑箱在透明化社会面前会逐步消解 / 105
   6.对未来数字社会治理的展望 / 108
第五章 审美领导力推动社会变革
   1.数字组织中的审美领导力 / 114
   2.从创意经济到创意社会 / 118
   3.数字化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未来 / 121
   4.满足多元审美的方法和策略 / 125
   5.卓越价值观内含在审美领导力之中 / 129
   6.创造更优雅的社会软结构 / 132
第六章 生态文明引领智能化社会
   1.碳中和社会,重建生存伦理和价值审美 / 138
   2.用绿色技术消化生态深层“债务” / 142
   3.智慧政府和生态圈经济的大融合 / 146
   4.生态文明需要完成最大跨度的技术整合 / 149
   5.智能社会推进循环经济产业链 / 153
   6.中国的未来生态发展之路 / 157
第七章 数字中国和城乡空间审美
   1.数字中国和诗意栖居 / 162
   2.保护、传承和创新 / 165
   3.数字时代的世界办公室 / 168
   4.空间创意的目标、方法和行动 / 171
   5.最好的空间是与人交心的空间 / 174
   6.交流与融合促进内生价值生成 / 178
第八章 中国数字生活新时代
   1.智能化时代的心理压力和文化冲击 / 184
   2.情感资产的构建和有序竞争 / 187
   3.数字原住民和安人之道 / 190
   4.审美价值生活网络的构建 / 193
   5.人是生活者而非消费者 / 196
   6.至善、至美、至远的中国数字文明 / 199
后记 / 203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