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提出与探索
第一节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追求的目标 / 001
一、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 002
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初步提出及逐步修正 / 009
第二节 毛泽东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主要成果 / 015
一、生产力方面,注重农业机械化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 015
二、生产关系方面,引导农业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 / 020
第三节 毛泽东对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启示 / 043
一、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 044
二、通过走集体化的道路发展农业 / 044
三、正确认识农民的两个积极性 / 046
四、不能离开工业的发展来谈农业的现代化建设 / 046
五、引导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 / 047
六、给予农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 048
第二章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及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 / 051
一、人民公社体制的缺陷与不足 / 051
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 / 055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体制的内在承接 / 058
第二节 邓小平关于农业“第一个飞跃”的几点认识 / 069
一、“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 069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问题是用实践来回答的” / 071
三、“现在还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 072
第三节 农业发展变化对农业体制变革提出新要求 / 075
一、家庭分散经营成为农业继续发展的桎梏 / 075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障碍 / 083
第四节 邓小平领导的农业“第一个飞跃”的几点启示 / 093
一、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否则农村的改革寸步难行 / 094
二、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统一 / 094
三、用实践结果来回答问题,初步体现了生产力标准 / 095
四、将生产关系拉回到适应生产力的水平 / 096
第三章
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体化:农业发展的“第二个飞跃”
第一节 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变迁及农业“两个飞跃”的提出背景 / 098
一、邓小平对农业现代化内涵认识的深化 / 098
二、邓小平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艰巨性的认识不断清晰 / 101
三、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 103
第二节 邓小平关于农业“第二个飞跃”思想的基本内容及“两个飞跃”思想的辩证关系 / 105
目 录
一、邓小平关于农业“第二个飞跃”思想的基本内容 / 105
二、“两个飞跃”的辩证关系 / 117
第三节 关于“两个飞跃”几对矛盾关系的辨析 / 121
一、集体化与集体经济的关系 / 121
二、适度规模经营与集体经济的关系 / 122
三、集体经济与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关系 / 123
四、适度规模经营与家庭经营的关系 / 124
五、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关系 / 126
六、集约化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 / 127
七、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 128
八、“第二个飞跃”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的关系 / 129
第四节 邓小平关于农业“第二个飞跃”思想的启示 / 132
一、不同农业发展路径下的简单对照:以安徽小岗村和河南新乡市刘庄村为例 / 132
二、邓小平关于农业“第二个飞跃”思想的启示 / 134
第四章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出路
第一节 毛泽东、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内在关联 / 140
一、毛泽东、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内在延续 / 141
二、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发展 / 146
三、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贡献 / 156
第二节 集体经济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出路 / 159
一、集体经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 159
二、对土地私有化的驳斥 / 162
第三节 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 167
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 167
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捍卫农民根本利益 / 168
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 / 170
第四节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途径 / 171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农村集体经济带头人 / 171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 174
三、发掘潜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起步 / 177
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 / 180
五、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 / 183
六、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激发集体经济活力 / 186
七、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破除对集体经济的怀疑和偏见 / 188
结束语 / 190
主要参考文献 / 192
后 记 / 195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