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言 隐秘增长的消费
脱离消费型消费 003
兴趣型消费 006
越孤独越消费 009
地下化消费 011
新家庭经济调查 012
兴趣型消费市场规模约5万亿日元 020
二手商品消费市场规模约 1.1 万亿日元 028
第 一章 推崇活动是孤独者的“宗教”
如同“宗教”仪式般的推崇活动 035
犹如护身符般的推崇活动周边商品 037
推崇活动消费常见于未婚女性和已婚男性 040
20 ~ 29 岁的啃老单身族和独居女性推崇活动消费更多 042
单身女性的推崇活动消费更多 046
家庭满意度低的女性更易投身于推崇活动 048
个人自由度提升伴随着孤独感加剧,导致更多人投身于推崇活动 050
创造出需要自己的“某某某” 052
中层人群偏爱虚拟体验,上层人群享受真实互动 055
第二章 孤独感促使搞笑节目消费和美容消费增加
推崇活动、漫画、韩流、搞笑节目之间的关联性 061
唯有他能以三倍的趣味回应我 062
上层社会的孤独男女更热衷于搞笑节目消费 063
搞笑节目剧院成为地方复兴的新引擎 067
孤独男性的美容消费更多 071
孤独感促使人们增加消费 074
第三章 全民总应援社会
应援消费为何增加 079
体育报道使应援日常化 081
应援已成互动模式 082
众筹在年轻一代中已成常态 084
众筹比奢侈品更能唤起阶层意识 086
通过应援消费来行善 089
第四章 昭和复古治愈孤独的中年男人
复古风潮始于泡沫经济 093
各年龄层均进行复古消费 095
复古爱好背后的学历差异 098
昭和复古是保守主义的体现吗 101
孤独的中年男人在怀旧中寻求慰藉 104
昭和复古消费与二手商品消费存在相关性 106
第五章 古着改变消费,促进地方复兴
迷上古着的我 113
终于入手 Maison Margiela 115
古着的流行壮大 118
古着和古着店的魅力 120
从成熟到精粹 128
“三浦记” 129
无须准备,没有风险 132
不热闹也无妨 135
二手唱片消费 136
中国游客购买爵士音乐黑胶唱片 138
古着耐用,历久弥新 140
边缘化事物的自我主张引领社会与市场变革 142
40 ~ 44 岁人群是穿名牌童装长大的一代 143
古着消费者趋向中性化 147
古着的治愈效果 149
古着消费与移居意愿存在相关性 151
邻里链接意愿与古着消费的相关性 153
古着店与地方复兴的相互作用 155
前桥市老酒店翻新案例 157
古着和古着店促进地方城镇复兴 159
纵向链接与横向链接 160
附 录
案例一 古着店改变城市 165
以古着重塑新城——多摩市落合的古着店 SAJI
爷爷的西装独一无二——前桥的古着店“小·小奏鸣曲”
数不胜数,心平气和——大宫的古着店 Yokfuuku
希望有更多人了解这里——汤岛的古着店 SIRTURDAY
展示附近艺术家的作品——江东区高桥的古着店 THINK
案例二 移居地方城镇 191
仅仅是年轻人移居就足够了吗
似曾相识的新店
因不适应新城而选择移居真鹤
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举全村之力
书、美发店和咖啡
美的标准
偶尔想去逛逛的小镇
结 语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