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世界经济技术转移导论

技术转移导论

技术转移导论

定 价:¥98.00

作 者: 张晓凌、宋琪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3096010 出版时间: 2024-12-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技术转移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系列教材中的主干课程教材。分别阐述了技术转移的目标价值、价值链,技术贸易与技术服务贸易、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服务业态与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技术价值评估,技术转移数字化平台、产学研联盟等内容。

作者简介

  张晓凌, 教授、高级科技咨询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科技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专家。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理事。曾任北京先进制造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副主任;现任江苏省技术转移研究院首席专家,北大科技园北领技术转移学院执行院长,西交利物浦大学集萃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北京、江苏、江西、四川、广东、浙江、广西等基地特邀专家。 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个人奖;连续三年获北京市技术转移金桥奖个人一等奖。主持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火炬重大课题项目;起草制定多项技术转移标准与规范。规划设计的技术转移学历学位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得到教*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重视和肯定。培养技术转移方向研究生600余人;培养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6000余人。 出版《技术转移绩效管理》《技术经理人培训教程》《技术评估方法与实践》《技术经纪人培训教程》等专著和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60篇。宋琪, 工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任北大科技园助理总裁、北领技术转移中心总经理。 服务有组织的科研与转化,建设运营北京、西安、广州等地成果转化平台,促成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与研发机构落地十余项。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直接服务规模以上企业百余家。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技术经理人超千人。参与科技服务、未来产业国家级科技项目,发表技术转移研究报告、硬科技投资研究论文多篇。担任大学科技园、双创、技术转移评审专家,国创赛、创青春、博士后等国赛评委。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技术转移的目标价值 / 001
引 言 / 001
1.1 技术与技术进步 / 001
1.1.1 技术的沉淀与裂变 / 001
1.1.2 技术的特性 / 006
1.1.3 技术的分类 / 009
1.1.4 科学的技术和经验的技术 / 011
1.1.5 现代产业技术 / 012
1.2 技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 016
1.2.1 技术商品的内涵 / 016
1.2.2 技术商品的属性 / 018
1.2.3 技术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 019
1.2.4 技术商品价值确定的复杂性 / 020
1.3 技术转移的理论模式 / 021
1.3.1 技术转移的范畴 / 022
1.3.2 技术转移的动因 / 026
1.3.3 技术需求视角的技术转移理论 / 035
1.3.4 技术供给视角的技术转移理论 / 037
1.4 技术转移的战略目标 / 045
1.4.1 技术转移的绩效价值 / 045
1.4.2 技术转移的产业布局价值 / 046
1.4.3 技术转移目标价值实现 / 048
第二章 技术转移价值链 / 051
引 言 / 051
2.1 技术转移价值链生态 / 051
2.1.1 技术价值的产业要素组合 / 052
2.1.2 技术转移产业链的价值关联 / 057
2.1.3 产业链的扩张能力 / 060
2.2 技术从创意到市场的价值效应 / 063
2.2.1 技术从创意到市场的价值递增 / 063
2.2.2 技术转移过程的价值传导 / 067
2.2.3 技术转移价值链内核 / 072
2.3 技术转移价值链的重构 / 073
2.3.1 技术转移价值链重构的方式 / 073
2.3.2 技术转移价值链重构的要求 / 074
2.3.3 技术转移价值链重构的策略 / 075
2.4 技术转移价值链新型业态 / 076
2.4.1 技术创新与技术研发成果化 / 076
2.4.2 中试孵化与技术成果产品化 / 078
2.4.3 技术交易与技术产品商业化 / 079
2.4.4 技术转移与技术商品产业化 / 081
第三章 技术贸易与技术服务贸易 / 083
引 言 / 083
3.1 技术贸易 / 083
3.1.1 技术贸易的形式 / 084
3.1.2 技术贸易的特性 / 089
3.1.3 技术许可(许可证贸易)实施 / 093
3.2 技术服务贸易 / 0101
3.2.1 技术服务的高速增长趋势 / 101
3.2.2 广义技术服务贸易的内容 / 105
3.3 技术交易服务 / 114
3.3.1 技术公开交易程序 / 114
3.3.2 技术产品的在线交易服务 / 117
第四章 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 121
引 言 / 121
4.1 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架构 / 121
4.1.1 战略目标下的高端服务业布局 / 121
4.1.2 技术转移服务运营机理 / 125
4.1.3 技术转移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 128
4.2 技术转移服务资源配置 / 131
4.2.1 技术进步需求与技术交易市场 / 131
4.2.2 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优化 / 137
4.2.3 技术转移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 141
4.3 技术转移服务业务转型 / 146
4.3.1 技术交易主体与第三方服务 / 146
4.3.2 技术中介角色的转换 / 148
第五章 技术转移服务业态与规范 / 151
引 言 / 151
5.1 技术转移服务的新型业态 / 151
5.1.1 研发与设计服务业 / 153
5.1.2 检验、检测、认证和计量服务业 / 155
5.1.3 产品验证与生产性服务业 / 158
5.1.4 创业孵化服务业 / 160
5.1.5 知识产权服务业 / 163
5.1.6 科技咨询服务业 / 165
5.1.7 科技金融服务业 / 166
5.1.8 综合科技服务业 / 168
5.2 技术转移服务的标准规范 / 171
5.2.1 《技术转移服务规范》 / 171
5.2.2 《工业(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规程》 / 173
5.2.3 产品技术转移规程 / 174
5.2.4 科技大市场运营服务规范 / 176
5.2.5 《技术转移 技术评价规范》 / 180
5.2.6 《技术转移 竞争情报分析服务规范》 / 182
5.2.7 《技术转移服务人员能力规范》 / 182
5.2.8 《技术经理人职业能力评价规范》 / 188
5.3 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规范 / 193
5.3.1 建立产教融合、科创联动的师资队伍 / 194
5.3.2 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规范 / 194
5.3.3 建立灵活多样的线上线下组合教学平台 / 197
第六章 知识产权保护与经营 / 199
引 言 / 199
6.1 知识产权的特性与本质 / 199
6.1.1 知识产权的主体与客体 / 199
6.1.2 知识产权的特征 / 204
6.1.3 知识产权的分类 / 206
6.1.4 知识产权的本质 / 210
6.2 知识产权的贸易保护 / 211
6.2.1 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 / 211
6.2.2 技术壁垒与贸易摩擦 / 214
6.2.3 技术贸易“337调查”及其应对 / 219
6.3 知识产权运营 / 223
6.3.1 知识产权运营体系 / 223
6.3.2 知识产权资产化 / 225
6.3.3 知识产权融资模式 / 229
6.3.4 知识产权资产化的问题与趋势 / 232
第七章 技术价值评估 / 236
引 言 / 236
7.1 技术评价与价值评估 / 236
7.1.1 技术价值评估的要素 / 237
7.1.2 技术价值评估分类 / 241
7.2 技术价值评估方法 / 244
7.2.1 实验测量法 / 244
7.2.2 模拟仿真法 / 244
7.2.3 经验法 / 245
7.2.4 标准法 / 245
7.2.5 专家评估法 / 246
7.2.6 基于IPScore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 / 247
7.2.7 关联树法 / 248
7.2.8 时间型评估法 / 249
7.2.9 非市场基准法 / 250
7.3 技术评估模型 / 253
7.3.1 层次分析模型 / 254
7.3.2 BP神经网络模型 / 260
7.3.3 线性回归模型 / 263
7.3.4 逻辑回归模型 / 264
7.3.5 支持向量机模型 / 265
7.3.6 技术成熟度评估模型 / 267
7.3.7 决策树模型 / 269
7.4 技术评估AI大模型 / 270
7.4.1 技术价值评估的数据驱动 / 270
7.4.2 技术特点和优势的多模态数据处理 / 271
7.4.3 深度学习算法的数据特征分析 / 271
7.4.4 技术评估的多任务处理 / 272
7.4.5 技术评估AI大模型的持续训练和更新 / 272
7.4.6 技术评估决策过程的可解释性和透明度 / 273
7.4.7 技术孵化项目商业化潜力评估案例 / 273
第八章 技术转移数字化平台 / 277
引 言 / 277
8.1 数字经济与服务的平台化 / 277
8.1.1 数字经济与服务平台化的优势机理 / 278
8.1.2 数字经济的资源要素 / 281
8.1.3 数字化平台的运营 / 286
8.1.4 共有、共享、共赢的平台商业模式 / 289
8.2 产业数字化协同创新 / 293
8.2.1 制造智能技术与产业数字化 / 294
8.2.2 基于云服务的工业互联网 / 296
8.2.3 协同制造的软件支撑 / 298
8.3 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构建 / 301
8.3.1 数字化平台的柔性供应链 / 301
8.3.2 技术转移数字化平台的价值创造 / 304
8.3.3 平台的商业智能生态 / 307
第九章 技术转移产学研联盟 / 310
引 言 / 310
9.1 技术转移产学研联盟的组织形式 / 310
9.1.1 产学研联盟的概念与内涵 / 310
9.1.2 产学研联盟的职能价值 / 315
9.1.3 产学研联盟的法定关系 / 318
9.1.4 产学研联盟的运作类别 / 319
9.2 产学研联盟的一体化机制 / 320
9.2.1 治理结构机制 / 321
9.2.2 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 322
9.2.3 分工协同机制 / 322
9.2.4 多元投融资保障机制 / 323
9.2.5 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的理念导向 / 323
9.3 产学研联盟的协同模式 / 325
9.3.1 政府主导型产学研协同模式 / 326
9.3.2 高校(科研院所)主导型产学研模式 / 327
9.3.3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协同模式 / 328
9.3.4 产学研联合体协同运营 / 329
9.4 产学研联盟的业务创新 / 331
9.4.1 产学研联盟的发展趋势 / 331
9.4.2 产学研联盟的管理创新 / 333
9.4.3 产业集聚区的联盟生态 / 335
9.4.4 产学研联盟运营及中国特色 / 337
参考文献 / 339
后 记 / 34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