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中华文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

中华文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

中华文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

定 价:¥56.00

作 者: 乔清举 等 著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5029351 出版时间: 2025-01-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本书从中华传统文化十大核心观念出发,详尽地阐明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追溯其文化根源,阐析其传承演变,把握其内涵特质,剖解其价值意蕴,展现其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所呈现的永恒生命力和时代光彩,有助于全社会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更好赓续中华文脉、创造现代文明。本书内容深刻但不深奥,学理化但不学究化,通俗化但不肤浅化,既可作为大众读者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性读本,也可作为哲学和历史文化研究者的理论参考书籍。

作者简介

  本书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乔清举牵头组织,作者团队包括王杰、靳凤林、任俊华、王学斌、刘余莉、曹润清、王乐等10余位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文史教研部的古典学学者。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天下为公
曹润青
一、思想渊源:《礼记·礼运》中的社会理想 002
二、思想内涵:政权基础、世界秩序与博爱情怀 006
三、近代演变:从大同理想到全面小康 011
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富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016
 
第二章
民为邦本
王杰 郑迪
一、本固邦宁:民为邦本的核心价值 023
二、以民为本:古代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 025
三、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033
四、江山就是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 037
五、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的现代化 045
 
第三章
为政以德
靳凤林 张雨琦
一、融会贯通、相互激荡:为政以德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 049
二、以民为本、家国情怀:为政以德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 053
三、修身为本、内圣外王:为政以德思想的基本实现途径 056
四、贵和尚中、至德无文:为政以德思想的核心伦理原则 060
五、铸魂立根、正身正德:为政以德治理思想的时代之鉴 063
 
第四章
革故鼎新
王风
一、理念内涵:新旧交替与文明进步 070
二、汤武革命:上古三代的革故鼎新 072
三、秦人革命:周秦之际的革故鼎新 074
四、建立新中国:中华文明的革故鼎新 077
五、历史纵览:四千年三个时代 079
六、核心内容:“体制”释义 080
七、改革开放:共和国的革故鼎新 082
八、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的革故鼎新 085
 
第五章
任人唯贤
何青翰
一、正本清源:任人唯贤的典出及其相关思想形成历程 088
二、气象万千:任人唯贤与中华文明的特质 093
三、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执政 098
四、同心同德:任人唯贤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 105
五、再上征途:任人唯贤与推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 111
 
第六章
天人合一
乔清举 李毅 文献出处:从《易经》到宋明 120 二、文明塑造:敬畏自然与共生智慧 124
三、生态意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环境保护 132
四、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天人合一 137
五、第二个结合: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天人合一 143
 
第七章
自强不息
任俊华 胡丹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健行气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 146
二、“君子”主体视角的立身学问: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
龙德哲学 153
三、红色根脉的奋斗基因:自强不息铸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谱系 158
四、奋进新时代:自强不息激活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力量 162
 
第八章
厚德载物
王学斌
一、理论渊源:厚德载物从历史中走来 168
二、演进历程:厚德载物在不断建构中丰富 171
三、宝贵滋养:厚德载物涵育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质 178
四、返本开新:厚德载物在新时代的体现与发展 180
五、与时偕行:厚德载物的未来展望 183
 
第九章
讲信修睦
刘余莉 邢梦潺 赓续中华文脉:讲信修睦的理念价值 186 二、坚定文化自信:讲信修睦之于中华文明特质塑造 190
三、坚持守正创新:讲信修睦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
历程 194
四、追求合作共赢:讲信修睦的新时代价值 198
五、展望理念前景:讲信修睦在新征程中持续发挥重要
作用 201
 
第十章
亲仁善邻
王乐 凌海青
一、思想渊源:责任与尊爱的双向奔赴 207
二、目标导向:以和为贵,和而不同 211
三、方式途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
价值 21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