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马克思正年轻: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马克思正年轻: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马克思正年轻: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定 价:¥49.80

作 者: 董振华 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9676245 出版时间: 2025-01-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坚持穷理问道精神,基于经典和现实相贯通、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术视角,以追问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汲取经典中的伟大智慧、活学活用活的灵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四篇二十五章内容,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道义力量、实践力量和创新力量,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永葆年轻的青春密码,充分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整体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语境下的理论形态。

作者简介

  董振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分会会长。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追问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
第一章 崇高信仰的真理性 / 003
一、信仰本质上是价值的最高追问 / 003
二、信仰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区别 / 004
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性的信仰 / 005
四、在实践中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 / 008
第二章 人类解放的价值性 / 011
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 / 011
二、追求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 / 014
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 017
第三章 哲学基础的整体性 / 020
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方法论整体性 / 020
二、事实和价值统一的认识论整体性 / 022
三、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的实践论整体性 / 024
第四章 辩证逻辑的革命性 / 026
一、辩证法揭示了所有客观事物存在的条件性 / 027
二、辩证法阐明了事物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性 / 029
三、辩证法指明了人类解放历史运动的现实性 / 032
第五章 理论品格的实践性 / 034
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 034
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革命 / 035
三、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 / 037
第六章 理论体系的开放性 / 039
一、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 / 039
二、马克思主义史就是一部开放发展史 / 041
三、在开放性的基础上坚定理论自信 / 045
第七章 共产主义的现实性 / 048
一、对共产主义形而上学理解的局限性 / 048
二、共产主义实践辩证法的存在论革命 / 053
三、实践真理观与中国道路的必然逻辑 / 059
第二篇 汲取经典中的伟大智慧
第八章 阅读经典的必要性 / 065
一、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崇高价值 / 065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严谨的论证逻辑 / 066
三、体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蕴含的问题意识 / 068
第九章 研读经典的方法论 / 070
一、深入经典的历史文化背景,搞清楚“前理解” / 070
二、感悟经典作家的崇高价值,领悟透“所以然” / 072
三、抓住经典的灵魂观照现实,弄明白“怎么办” / 074
第十章 领悟经典的辩证法 / 077
一、加强哲学理论学习,掌握辩证思维的规律 / 077
二、阅读中西哲学经典,接受哲学智慧的滋养 / 079
三、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 080
第十一章 追问经典的真信仰 / 084
一、共产党人崇高信仰的深刻阐明 / 084
二、共产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逻辑 / 086
三、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理想建构 / 088
第十二章 感悟经典的历史观 / 090
一、唯物史观形成的里程碑 / 091
二、立足“现实的个人”的历史观 / 098
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当代价值 / 109
第十三章 把握经典的生命力 / 114
一、经典著作针对的历史时代没有过去 / 115
二、经典著作贯穿的内在逻辑无懈可击 / 116
三、经典著作得出的科学结论毋庸置疑 / 118
四、经典著作所指明的历史趋势不可避免 / 119
第三篇 活学活用活的灵魂
第十四章 时代精神的引领者 / 123
一、哲学不是科学的科学 / 124
二、坚守哲学的基本价值 / 127
三、保持哲学的时代热情 / 128
第十五章 学用哲学的好传统 / 132
一、用好思想武器,推动社会革命 / 132
二、坚持实践第一,始终实事求是 / 134
三、坚持人民至上,密切联系群众 / 135
四、照辩证法办事,反对形而上学 / 137
第十六章 走自己路的自主性 / 139
一、既不迷信教条,也不盲从经验 / 139
二、坚守“根”和“魂”,确保正确方向 / 144
三、坚持守正创新,绝不封闭僵化 / 147
第十七章 中国道路的合理性 / 151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 / 151
二、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智慧 / 153
三、关注整个人类未来的共同命运 / 154
第十八章 中国经验的主体性 / 157
一、“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 / 157
二、西方式民主不是唯一的民主政治 / 159
三、西方“普世价值”不具有普适性 / 161
四、不存在“国强必霸”的唯一逻辑 / 164
第十九章 唯物史观的主动性 / 166
一、坚持唯物史观不断推陈出新 / 166
二、基于真理基石坚定理想信念 / 168
三、立足历史方位确定方针方略 / 170
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 173
五、顺应历史潮流关注人类命运 / 175
第四篇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第二十章 守正创新的自觉性 / 181
一、蕴含马克思主义精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 182
二、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立场和科学态度 / 184
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 189
第二十一章 理论形态的新建构 / 194
一、建构新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创新 / 194
二、强化问题意识,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 / 197
三、面向中国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198
四、面向人民群众,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 199
五、实践与文本互动,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 201
第二十二章 谱写理论的新篇章 / 203
一、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 204
二、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使命 / 206
三、活学活用活的灵魂,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 209
第二十三章 创新理论的活灵魂 / 213
一、做到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213
二、“六个必须坚持”具有逻辑整体性 / 215
三、掌握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 217
第二十四章 文化使命的新担负 / 220
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 220
二、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 222
三、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强大思想武器 / 224
第二十五章 理论武装的规律性 / 227
一、与时俱进,避免教条主义 / 227
二、立足实际,避免空谈主义 / 230
三、彻底透彻,避免浅尝辄止 / 233
四、诉诸实践,避免知行分离 / 235
跋 以真理的精神传播信仰 / 239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