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立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工商业/ 3
(一) 与全国人民一道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3
(二) 抗战胜利后工商界面临的严峻局势/ 7
(三) 黄炎培等访问延安/ 8
二、民主建国会的诞生/ 10
(一) 民主建国会的筹组过程/ 10
(二) 民主建国会成立大会/ 11
(三) 民主建国会的国是主张/ 12
(四) 民主建国会领导机关/ 14
三、致力于民主建国/ 16
(一) 向政治协商会议提供意见/ 16
(二) 在政协会议中的斗争/ 20
(三) 沧白堂事件和较场口事件/ 21
(四) 反对内战, 争取和平/ 24
四、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31
(一) 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 / 32
(二) 为解放战争贡献力量/ 36
(三) 参加新政协/ 44
五、地方组织的建立/ 47
(一) 重庆分会/ 48
(二) 上海分会/ 49
(三) 港九分会/ 50
(四) 北平分会/ 51
(五) 武汉地下小组/ 53
第二章 为新中国的建设献计出力
一、学习贯彻《共同纲领》/ 59
(一) 以《共同纲领》为民建政纲/ 59
(二) 参加人民政府工作/ 61
(三) 调整和健全组织/ 62
(四) 为恢复国民经济献计出力/ 64
二、参加三大运动/ 69
(一) 参加抗美援朝/ 69
(二) 参加土地改革/ 72
(三) 参加镇压反革命运动/ 74
三、调整和明确工作方针/ 75
(一) 参加“三反” “五反” 运动/ 75
(二) 第二次总会扩大会议/ 77
(三) 协助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80
四、学习贯彻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 81
(一) 总会委员会全体会议/ 81
(二) 金融业的公私合营/ 84
(三) 推动对工商业的改造/ 85
五、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87
(一) 学习和宣传宪法/ 87
(二)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88
第三章 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独特作用
一、推动全行业公私合营/ 95
(一)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中发挥作用/ 95
(二) 开展青年和家属工作/ 100
(三) 清产核资、人事安排和定息/ 105
(四) 积极参加人民外交活动/ 108
二、一届二中全会和反右派斗争/ 109
(一) 一届二中全会/ 110
(二) 反右派斗争/ 117
(三) 自我改造“大跃进” / 118
三、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21
(一) 中共调整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政策/ 122
(二)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23
(三) 推动工商界参加经济建设/ 130
(四) 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33
四、经受“文化大革命” 的严峻考验/ 137
第四章 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确立新的行动纲领/ 143
(一) 逐步恢复组织/ 143
(二) 召开成都会议和武汉会议/ 144
(三) 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约见“五老” / 146
(四) 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48
(五) 认真落实各项政策/ 151
(六) 兴办企业和安置待业青年/ 153
(七) 开展咨询和培训工作/ 156
(八) 开展支边扶贫工作/ 161
(九) 胡厥文、胡子昂两老的一篇好意见/ 162
(十) 开展经贸联络/ 163
(十一) 加强组织工作和思想建设/ 164
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开创民建工作新局面/ 167
(一) 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67
(二)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 170
(三) 为经济体制改革献计献策/ 171
(四) 尽心竭力服务“四化” 建设/ 173
(五) 积极开展联络工作/ 178
(六) 纪念民建成立40 周年/ 179
(七) 推进自身建设/ 181
(八) 召开全国代表会议/ 183
第五章 在改革开放新阶段努力发挥参政党作用
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发挥民建的政党职能/ 187
(一) 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87
(二)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文件精神/ 191
(三) 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 活动/ 197
(四) 开展定点扶贫工作/ 199
(五) 积极推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201
(六) 召开全国优秀会员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 203
(七) 进一步健全和巩固组织/ 204
(八) 民建与工商联分署办公/ 206
二、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坚持发展多党合作制度/ 207
(一) 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7
(二) 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入宪/ 211
(三) 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213
(四) 拓展人民外交和对外联络活动/ 217
(五) 纪念民建成立50 周年/ 219
(六) 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221
(七) 新老交替迈出重要步伐/ 224
三、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实现跨世纪的历史任务/ 226
(一) 加强领导集体的思想建设/ 226
(二) 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27
(三) 创立中国风险投资论坛/ 231
(四) 积极参政议政/ 233
(五) 拓宽社会服务工作领域/ 235
(六) 开展对外联络促进统一/ 239
(七)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241
第六章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 249
(一) 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49
(二) 胡锦涛总书记走访民建中央机关/ 252
(三) 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254
(四) 围绕促进发展建言献策/ 255
(五) 国家公祭日与民建联名提案/ 258
(六) 积极投入“非典” 防治工作/ 259
(七) 创立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 261
(八) 成立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 262
(九) 形成“大联络” 新思路/ 262
(十) 纪念民建成立60 周年/ 265
(十一) 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267
二、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部署/ 272
(一) 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72
(二) 深入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 276
(三) 成立中央监督委员会/ 278
(四) 切实加强组织建设/ 279
(五) 全力参与抗震救灾、扶贫开发/ 280
(六)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 把党派中央的大调研和专题调研做成“连续剧” / 284
(七) 努力发挥特色加强对外联络/ 288
第七章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一、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293
(一) 召开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293
(二) 习近平总书记走访民建中央机关/ 298
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言献策/ 299
(一) 习近平总书记与民建、工商联委员共商国是/ 300
(二) 认真履行参政党基本职能/ 302
(三) 拓展参政议政优势领域/ 304
(四) 构建参政议政工作体系/ 308
(五) 联合承办双周协商座谈会/ 310
(六) 进一步提升两大论坛影响力/ 311
(七) 启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 312
(八) 整合全会资源服务社会/ 314
(九)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316
三、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317
(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317
(二) 纪念民建成立70 周年/ 318
(三) 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 320
(四) 研究部署三级组织建设工作/ 323
(五) 完善会内监督机制/ 328
第八章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一、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33
(一) 召开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33
(二) 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339
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 342
(一) 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343
(二) 开展“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手前进” 主题教育活动/ 345
(三) 扎实推进组织建设/ 350
(四) 全面加强作风建设/ 354
(五) 把制度建设贯穿于自身建设、履行职能全过程/ 355
三、对标“四新” “三好”, 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357
(一) 开展“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等大调研/ 358
(二) 立足特色优势建言资政/ 360
(三) 举全会之力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 364
(四) 积极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369
(五) 加强交流与合作/ 373
附录 大事记/ 375
后记/ 449